热门搜索:
营养饮食 食物相克 食物热量
美洛昔康片
美洛昔康片

美洛昔康片

处方 医保

通用名称:美洛昔康片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141

生产企业: 苏州爱美津制药有限公司

功能主治: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治疗、疼痛性骨关节炎(关节病、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症状治疗。

温馨提示:外观包装仅供参考;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药品信息
美洛昔康片
美洛昔康片
吲达帕胺片
吲达帕胺片
主要成分

化学名为:4羟基2甲基N(5甲基2噻唑基)2H1,2苯并噻嗪3甲酰胺1,1二氧化物。

本品主要成份为吲达帕胺。化学名称:N-(2-甲基-2,3-二氢-1H-吲哚基)-3-氨磺酰基-4-氯-苯甲酰胺。分子式:C16H16CIN3O3S分子量:365.83

生产企业

苏州爱美津制药有限公司

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20141

国药准字H20065259

说明
作用与功效

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治疗、疼痛性骨关节炎(关节病、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症状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

用法用量

口服,用水或流质送服吞咽。 类风湿性关节炎:每天15mg(2片),根据治疗后反应,剂量可减至7.5mg(1片)/天。 骨关节炎:7.5mg(1片)/天,如果需要,剂量可增至15mg(2片)/天。 对于不良反应有可能增加的病人:治疗开始剂量7.5mg(1片)/天。 严重肾衰竭的病人透析时:剂量不应超过7.5mg(1片)/天。 美洛昔康片每日最大建议剂量为15mg(2片)。儿童适用的剂量尚未确定,目前只限于成人使用。

口服。一次一片。每日一次,最好早晨服用。口服剂量每天不应超过2.5mg(1片)(因增加剂量不会提高疗效,而会增加副作用)。

副作用

对药物活性成分美洛昔康或其赋形剂已知过敏者。美洛昔康与乙酰水杨酸和其他NASIDs可能会有交叉过敏反应。对使用乙酰水杨酸或其他NASIDs后出现哮喘、鼻腔息肉、血管水肿或荨麻疹等症状的病人不宜使用美洛昔康。-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严重肝功能不全者。-非透析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儿童和年龄小于15岁的青少年。-孕妇或哺乳者。

大部分临床和实验室的不良反应为剂量依赖性,故可以采用最低有效剂量来减少不良反应。低血钾和钾离子缺乏,在高危患者情况更严重(参见注意事项)。在以2.5mg剂量的吲达帕胺进行的临床试验中,4至6周后,可以观察到某些病例的血钾含量降低,25%的患者血钾含量小于3.4mmo1/L,10%的患者血钾含量小于3.2mmo1/L,12周后,血钾平均下降0.4mmo1/L。低血钠症和血容量减少,由此引起患者脱水和直立性低血压。如同时伴有氯的缺失,可能会引发继发性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此种情况发生率很低,程度也轻。治疗中血尿酸和血糖含量增加:对于痛风和糖尿病患者,要更加注意仔细考虑应用这些利尿剂的适应症(参见药效学特征)。血液学事件,非常罕见: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发育不全,溶血性贫血。高血钙症:极为罕见。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有可能诱发肝性脑病/(参见禁忌症和注意事项)。过敏反应,尤其是皮肤过敏反应,有过敏和哮喘病史的个体更易发生。斑丘疹、紫癜,可能会加重已有的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恶心、便秘、眩晕、疲劳、感觉异常、头痛、口干,这些症状很少发生,并且随着剂量的减少大部分症状能减轻。

禁忌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利尿药能引起胎儿胎盘缺血,造成胎儿营养不良。一般认为,怀孕妇女应避免服用噻嗪及其相关的利尿药,并且不采用此类利尿药治疗妊娠期出现的生理性水肿。由于缺乏有关药物进入母乳的研究资料,服药的母亲应避免哺乳。儿童用药:缺乏儿科患者应用本品的研究资料。老年用药:老年患者对降压作用与电解质改变较敏感,应用本品时需注意监测。

成分

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治疗、疼痛性骨关节炎(关节病、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症状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

药理作用

美洛昔康是烯醇酸类的一种非类固醇消炎镇痛药(NSAID),在动物试验中显示出消炎、止痛和退热的性质。美洛昔康对于所有标准炎症模型都具有消炎活性。美洛昔康能抑制已知的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这是上述作用的共同机制。对比其在大鼠身上的致溃疡剂量和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有效消炎剂量,美洛昔康较其它典型的NSAIDs具有明显扩大的安全范围。在体内,美洛昔康对炎症部位的前列腺素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强于对胃粘膜或肾脏的前列腺素生物合成。这一安全方面的提高是因为美洛昔康选择性抑制COX-2比选择性抑制COX-1的作用强。美洛昔康COX-2的高选择性抑制作用已在多种体外细胞系中证实,例如:豚鼠巨噬细胞,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测试COX-1活性作用)小鼠巨噬细胞(测试COX-2活性作用)以及人类cos细胞。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SAID因抑制COX-2达到其治疗作用,而对组织酶COX-1的抑制造成胃肠道及肾脏的副作用。临床研究表明使用美洛昔康推荐剂量,胃肠道不良反应包括穿孔、溃疡或出血的发生率要比使用其他的NSAIDs标准剂量时低。大量的毒理实验证实了美洛昔康的安全性。口服的半致死量(LD50)范围从雌性小鼠为98mg/kg可到小型猪的800mg/kg。静脉给予范围从大鼠的约52mg/kg可至小型猪的100-200mg/kg。毒性的主要症状包括运动力下降、贫血和发绀。大部分的死亡原因是胃溃疡及其后的穿孔性腹膜炎。在大小鼠和小型猪身上进行的多次剂量毒性研究表明与应用其他NSAID一样,应用美洛昔康会导致一些特征性的变化,例如:胃肠道溃疡和糜烂以及长期研究中出现的肾乳头坏死。对于大鼠口服剂量1mg/kg及以上可观察到胃肠道副作用,而对于小型猪剂量则为3mg/kg及以上。静脉给予大鼠剂量达到0.4mg/kg而小型猪达到9mg/kg以上就会引起胃肠道损伤。肾乳头坏死只发生于终生接触美洛昔康且剂量在0.6mg/kg或以上的大鼠。对于大鼠和兔子生殖毒性的研究显示口服剂量小鼠达到4mg/kg和兔子达到80mg/kg仍未出现致畸作用。对小鼠剂量达到2.5mg/kg、兔子达20mg/kg或以上会出现胚胎毒性。在围产期和产后的研究中剂量达到0.125mg/kg及以上时会出现孕期和产程延长以及死亡率增大。这是前列腺素被抑制的典型现象。在用培养的中国大田鼠卵巢细胞Ames、中间宿主、核仁、HGPRT以及染色体的畸变试验中美洛昔康没有表现出诱变或诱裂活性。在用小鼠和大鼠致癌性研究中发现对于大鼠剂量达0.8mg/kg,小鼠剂量达到8mg/kg时仍旧没有出现致肿瘤或致癌作用。在对小鼠和大鼠的终生研究中发现美洛昔康并不损伤关节软骨,对于这些物种,它被认为是对软骨无作用的。用小鼠和豚鼠的试验中美洛昔康并不诱发免疫反应。一些试验证明美洛昔康的光毒性低于以往的NSAID,这一方面与炎痛喜康和替诺昔康相近。在局部耐受性研究中经静脉、肌肉、肛门、皮肤和眼的不同途径给予药物,美洛昔康均能被很好地耐受。

注意事项

与使用其他的NSAIDs一样,对于具有上消化道病史和正在使用抗凝剂治疗的病人使用美洛昔康应该注意,有胃肠道症状的病人应监测用药。若出现消化性溃疡或胃肠道出血应该停止使用美洛昔康。胃肠道出血、溃疡或穿孔可在治疗的任何时期出现,可伴或无先兆症状,病人可有或无严重的胃肠道病史。对老年患者这些不良反应的后果更为严重。对出现粘膜与皮肤不良反应的病人应特别注意并且考虑停止使用美洛昔康。NSAIDs对在维持肾灌注中起支持作用的肾前列腺素的合成有抑制作用。对于肾血流和血容量减少的病人,使用任一种NSAID均可能促进肾功能失代偿的发生,但停用NSAID后,肾功能通常恢复到用药前水平。下列病人最有可能出现上述反应:脱水病人、充血性心脏衰竭病人、肝硬变病人、肾病综合征病人、明显的肾疾病患者、使用利尿剂治疗的病人、以及因做大外科手术而导致血容量减少的病人。在治疗初期对上述病人的尿量和肾功能应仔细监控。极少情况下NSAIDs可能会引起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肾髓质坏死或肾病综合征。对晚期肾衰竭血液透析病人使用美洛昔康的剂量不应高于7.5mg。对中度或轻度肾功能损伤病人剂量无须减量(即肌酐清除率大于25ml/分的病人)。与使用大部分其他NSAIDs一样,偶有报道血清转氨酶或其他肝功能参数升高者,大部分情况只是很小和短暂高于正常范围。如果这一异常为显著或持续的,应停用美洛昔康进行追踪检查。对于临床稳定的肝硬化病人无须减量。因体弱病人对副作用耐受较差,故应仔细监护。与使用其他NSAIDs一样,对可能有肾、肝及心功能损坏的老年患者,用药应更加小心。使用NSAIDs可能导致钠、钾和水潴留以及影响利尿剂的促尿钠排泄作用,对易感病人可能导致心衰竭或高血压症状加剧或恶化。药物对驾驶及机械操作的能力的影响没做过专门的研究。病人如出现视觉障碍、嗜睡或其它中枢系统障碍时应避免驾车或开机器。虽然在临床前的试验中没有发现致畸作用,但美洛昔康不应用于孕期妇女及哺乳者。

警告:对有肝病患者,噻嗪类利尿药和噻嗪类相关药会导致肝性脑病。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停止服用利尿药。注意事项: 1.血钠:在治疗开始之前必须测定血钠含量,随后定期检测。任何利尿剂治疗都可能引起低血钠,有时产生严重后果。由于低血钠在早期是无症状的,因此必须定期检测。对于一些高危病人,如老年人和肝硬化病人,应更频繁地定期检测血钠含量(参考不良反应和药物过量)。 2.血钾:噻嗪类及其有关的利尿剂的主要危险是引起缺钾和低钾血症。对某些高危患者,如:老年人和/或营养不良和/或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肝硬化合并浮肿和腹水的患者、冠心病和心衰患者等,必须预防低钾血症(血钾含量<3.5mmo1/L)的危险。因为在这些情况下,低钾血症增加洋地黄制剂的心脏毒性和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心电图中长QT间期的患者,无论是先天性还是医源性的,用此药都有一定危险。低钾血症(和心动过缓)都是严重心律失常,尤其是有致命危险的扭转性室速的诱发因素。上述所有情况都需要经常地检测血钾含量。当开始服药后,第一周内就必须进行血钾测定,检测到低钾血症应予以纠正。 3.血钙:噻嗪类利尿药可能降低尿钙排泄量,造成轻微并且短暂的血钙含量增加。血钙

药品查询

药企入驻
申请快捷、曝光率高、上线快

最新资讯

更多

热门药品

更多

药企推荐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医院

更多
药企入驻&商务合作联系:

18170858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