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脏到底要不要吃
1. 如果不是贫血缺锌或缺乏维生素A的人,没有必要经常吃肝脏和肾脏。不吃它们的人可以通过吃菠菜、胡萝卜、鸡蛋、全脂奶和多脂鱼类来保障维生素A的供应,也可以通过吃红色瘦肉来获得容易吸收的血红素铁。
2. 如果医生建议吃动物肝脏来辅助治疗贫血、夜盲症、干眼病等疾病,或给婴幼儿做辅食,每次最好不超过20克(满满1汤匙的肝泥),这样既不会维生素A过量,污染物总量也不至于过多。
3. 如果健康人喜欢吃肝脏和肾脏也没问题,建议每月吃一两次,用它替代其他肉类,每次不超过100克,选择靠谱的超市购买有检验检疫标志的产品。选择购买有机、绿色或无公害食品,相对而言环境污染积累的危险更小一些。不要吃发生病变或不新鲜的内脏,而且一定要彻底烹熟,不要因为追求嫩滑口感而吃没熟透的内脏。
4. 在同样的饲养环境下,大型动物如牛、羊等,生长期更长,肝脏中积累的环境污染物相对较多,而鸡和鸭生长期较短,所以鸡肝和鸭肝的污染物积累甚至比猪肝更少,口感也更细腻,更适合给小宝宝做成肝泥辅食。
5. 相比于肝脏和肾脏,动物的心脏和禽类的胗子更加安全。它们蛋白质质量上佳,既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又有较高的B族维生素含量,综合评价优于普通的瘦肉。同时,心脏和胗子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不过高,味道和口感也非常不错,作为高营养价值的“红肉”,适合所有健康人食用,也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好食品。
2、动物内脏能吃吗
刨除颜色淡白的动物肚、肠部分,大部分内脏的颜色是深红色的,特别是肝脏、肾脏、心脏和脾脏。
懂一点营养的人都知道,吃深红色的动物内脏,比如肝脏,可以帮助缺铁性贫血的人补铁,因为内脏那紫红色的颜色,是“血红素”所带来的。“血红素”正是内脏、肌肉和血液呈现红色的原因,它的分子中含有铁元素。内脏的颜色深浓,是因为它所含的血红素比肉类中的铁含量更高,其中的铁元素吸收利用率非常高。这也正是“猪肝补血”之类民间说法的道理所在。
3、富含微量元素
比如说,给较大婴幼儿添加辅食时,只要加一勺肝泥,就能有效地供应铁元素,预防婴幼儿常见的缺铁性贫血。,除了猪肝之外,鸡肝、鸭肝、鹅肝、羊肝也一样好,鸭胗、鸡心、猪肾(腰子)也不错,只要是深红色的内脏,都有帮助补铁的作用,只不过肝脏比较容易做成泥罢了。
4、富含铁元素
比如说,给较大婴幼儿添加辅食时,只要加一勺肝泥,就能有效地供应铁元素,预防婴幼儿常见的缺铁性贫血。,除了猪肝之外,鸡肝、鸭肝、鹅肝、羊肝也一样好,鸭胗、鸡心、猪肾(腰子)也不错,只要是深红色的内脏,都有帮助补铁的作用,只不过肝脏比较容易做成泥罢了。
5、属于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有一些人害怕内脏,理由是肝脏属于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确,肥鸭肝、肥鹅肝之类育肥动物肝脏的脂肪含量比较高,通常可达10%~30%,和肥牛之类食物相当。但是,正常肝脏的脂肪含量低于5%,比瘦猪肉还要低,属于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健康的肾脏也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而心脏的脂肪含量和普通肉类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