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当前位置:1图说养生 >> 疾病预防 >>正文

别贪吃!河豚鱼中毒应该如何急救?

作者:小羽 时间:2016-07-13 15:31:52关键词: 河豚中毒我要分享



河豚鱼含有河豚毒素及河豚酸,含有剧毒,经常有人因为误食河豚鱼,而发生致命事件。其病死率达13.5%-50%。一不小心吃了河豚鱼中毒之后,应该如何急救呢?

1、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

目前对此尚无特效解毒剂,对患者应尽快排出毒物和给予对症处理。一旦发生中毒分秒必争抢救。

1.催吐:用筷子或压舌板刺激咽部催吐,或口服1%硫酸锌50~200ml水溶液催吐。

2.洗胃、导泻:用1:2000高锰酸钾液或0.5%药用炭悬浮液反复洗胃。口服硫酸钠或硫酸镁20g导泻。缓慢静脉注射丁溴东莨菪碱20mg/次,3次/日,维持1~2天。导泻可用等渗洗肠液或大黄15g。无论病情轻重,一律予以催吐、洗胃、导泻处理,以免毒素蓄积及遗留造成中毒程度加深。

3.补液:静脉滴注10%葡萄糖1000l加入维生素C0.5g,能加速排毒。

4.吸氧;呼吸衰竭时吸氧,还可用尼可刹米、山梗菜碱、安纳咖等药物,参照说明书用量,交替注射。

5.升压:血压下降可用阿拉明、多巴胺等升压药。应呼急救站来援救或送医院。

6.维持有效通气:河豚鱼中毒的早期致死原因是呼吸肌麻痹所致呼吸衰竭,维持患者的有效通气时抢救成功的关键。当患者出现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经皮氧饱和度下降时,就应该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7.血液灌流得以早期开展:血液灌流为河豚鱼中毒很有特效的解毒方法,但需要早期进行。

2、河豚鱼

<a target='_blank' href='/shicai/hetun.html'>河豚</a>鱼

河豚鱼,我国有40多种,其特点是有4人大板牙,腮孔无肋盖,无第一背鳍,嘴小。体裸无鳞,呈圆桶型,前粗后细。其毒素为神经毒素。中毒特点是潜伏期短,病死率高。中毒后口唇发麻,恶心呕吐,无力,酒醉步态,甚者四肢麻木等。1984年王德首报导,河豚鱼急性中毒12例,其中死亡9例,病死率为75%。另有报道5条小河豚鱼毒死6人。用高温121摄氏度蒸气处理2小时,仍不能祛解鱼毒。

3、河豚鱼临床表现

河豚毒素可引起中枢神经麻痹,阻断神经肌肉间传导,使随意肌出现进行性麻痹;直接阻断骨骼纤维;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及动脉压急剧降低。潜伏期10分钟~3小时。早期有手指、舌、唇刺痛感,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症状。四肢无力、发冷、口唇和肢端知觉麻痹。重症患者瞳孔与角膜反射消失,四肢肌肉麻痹,以致发展到全身痹、瘫痪。呼吸表浅而不规则,严重者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最后死于呼吸衰竭。

4、预防

预防

1.加强宣教,慎吃河豚鱼,最好不吃河豚鱼。

2.加强管理,市售部门不能混杂出售。

3.如果非得吃河豚鱼,则严格加工,去头、去皮、去内脏。

4.鱼肉反复冲冼,用碱水去毒后再制作。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