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和野艾蒿在功效作用上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为温经止血、祛湿止痒、消炎抗菌、散寒止痛以及驱虫驱蚊等不同方面。两者均为菊科蒿属植物,但具体功效侧重有所不同。
1、温经止血
艾草具有温经止血的功效,中医认为其性温,适用于虚寒性出血症状,如月经过多、崩漏等。其挥发油成分如桉油精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寒凝血瘀状态。
2、祛湿止痒
野艾蒿更侧重祛湿止痒作用,其含有黄酮类物质,对湿疹、皮肤瘙痒等湿热引起的皮肤问题效果更显著。外洗时可缓解局部炎症反应,降低组胺释放。
3、消炎抗菌
野艾蒿的抗菌活性较强,实验显示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抑制效果明显。艾草虽也有抗菌成分,但作用范围相对局限,更适用于呼吸道炎症辅助治疗。
4、散寒止痛
艾草在散寒方面表现突出,常用于艾灸疗法。燃烧时产生的红外辐射能穿透皮下组织,对风寒湿痹、关节冷痛有较好缓解作用,与其所含的侧柏酮等成分相关。
5、驱虫驱蚊
野艾蒿的特殊气味成分对蚊虫驱避效果更持久,其含有的樟脑和龙脑等萜类物质能干扰昆虫嗅觉受体。艾草的驱虫作用多依赖于烟熏方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使用艾草或野艾蒿时需注意体质辨识,阴虚血热者慎用艾草,皮肤敏感者慎用野艾蒿外敷。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合理选用,避免自行配伍或长期大量使用,孕妇使用前应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