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功能失调伴随燥热伤津时,可通过药食同源的食材配合药物调理。常见选择包括沙参、麦冬、玉竹等清热生津之品,以及养阴清肺丸、生脉饮等中成药,具体需辨证使用。
沙参能滋养胃阴、清肺热,适用于干咳少痰、口干咽燥者。麦冬兼具生津润燥与清心除烦之效,对胃阴不足引起的饥不欲食、舌红少苔有效。玉竹性平味甘,擅长益胃生津且不滋腻,适合长期调理。中成药方面,养阴清肺丸多用于肺胃阴伤证,生脉饮侧重气阴双补,玉竹膏则专攻津液亏损。需注意药物与体质证型的匹配性,如湿热内蕴者不宜单独使用滋腻药物,需配伍化湿之品。
日常应避免辛辣煎炸食物,适当食用银耳、莲藕、荸荠等滋阴食材。若存在持续口燥咽干、手足心热或消化不良等症状,建议至中医科就诊,通过脉诊舌诊明确证型。用药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更改剂量或配伍禁忌药物,孕妇及慢性病患者尤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