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营养饮食 食物相克 食物热量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致心律失常性右室... )

别名:
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30%
多发人群:
中老年人
发病部位:
心脏
典型症状:
心动过速 咳嗽性晕厥 右心衰竭 体循环淤血
并发症:
心律失常 猝死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心血管内科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是怎么回事?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目前所知甚少,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本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常是由于伴随外显率降低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突变所致。

  2.个体发育异常学说 该学说认为右心室病变系右心室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形态学上表现为右心室壁极薄,类似Uh1畸形的羊皮样外观,心肌纤维缺如或消失,代之以脂肪纤维组织。多见于儿童或青壮年。据此,本病应是一种先天性大体心脏结构异常,多数患者并无家族史。支持这种观点的人将ARVD/C称之为右心室发育不良。

  3.退变或变性学说 该学说认为右心室心肌缺损是由于某种代谢或超微结构缺陷引起的进行性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的结果。心肌萎缩消失与Duchenne肌营养不良和Becker慢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骨骼肌萎缩相类似。以骨骼肌进行性变性为特征的肌萎缩征可看作本病的对应性疾病。

  4.炎症学说 认为心肌被脂肪组织代替是慢性心肌炎引起的后天性损伤(炎症、坏死)和修复过程演进的结果。动物实验证实,柯萨奇B3病毒及木瓜病毒感染时可呈相同变化。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对部分家族性发病情况的调查显示,本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常是由于伴随外显率降低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突变所致,并通过家族性连锁分析确定了7种独立的ARVD/C,即ARVD/C1,14q23-q24;ARVD/C2,1q42-q43;ARVD/C3,14q12-q22;ARVD/ C4,2q32;ARVD/C5,3p23;ARVD/C6,10cpl2-p14;ARVD/C7,10q22;但更广泛的其他遗传异质性是否存在亦不能完全排除。目前对ARVD/C2基因突变的研究已获成功,其染色体范围限定和基因定位基本明确为hRYR2(心肌理阿诺碱受体),是人类最大的基因之一(105外显子),编码565-KDa单体,与4个12-KDa的FK506结合蛋白(FKBPl2.6)交互作用,起中枢性细胞内钙离子稳定和兴奋收缩耦联调控作用。RYR2突变体的功能特点也已被揭示,并用来监测人类RYR2基因突变,帮助诊断ARVD/C、儿茶酚胺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家族性心动过速。hRYR2不同的突变提高了某些临床个体在劳累、压力等情况下对恶性心律失常的易感性,但尚无证据表明其对某个单一的临床表现型有意义,目前认为上述3种临床表现型属于个体临床表现的异型性,并受其他基因或环境因素的影响。

  ARVD/C的分子和细胞水平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虽然细胞凋亡已被证实是其分子发病机制的关键,但仍不清楚有多少ARVD/C相关基因的突变与心肌细胞凋亡有关,或使其对凋亡易感。细胞凋亡的机制与途径亦不清楚,有报道称β-肾上腺素可刺激及诱导心肌细胞营养障碍,并随之出现细胞凋亡;也有人认为凋亡是心肌对生物化学压力的反映,强调蛋白激酶信使通路,特别是压力活化的蛋白激酶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2)代谢异常:虽然有研究提示本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但较多病人并无家族史,因此有人认为本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右心室的心肌细胞进行性地被纤维脂肪组织所替代,以骨骼肌进行性变性为特征的肌萎缩症可看作是本病的对应性疾病。如有人发现一个家族中2例骨骼肌萎缩症的病人,在11岁时超声心动图并无异常,但4年后2例均出现ARVD/C的特征性超声心动图改变。

  (3)心肌炎:有报道少数ARVD/C病人心肌的病理改变酷似心肌炎。这可能是既往心肌的炎症性病变特征随时间推移已基本或完全消退,最终使心肌被纤维脂肪组织所替代的缘故。

  (4)室性心律失常与运动:有人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了41位健康运动员运动前后左右心室内径的大小,发现运动后右心室内径明显增大,并分析这可能系运动使右心室后负荷增加所致。右室壁伸展与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似可解释本病患者常在运动时诱发左束支阻滞型室性心动过速。

  2.病理 ARVD/C的病变以右室游离壁为主,

但并不完全限于右心室,左心室亦可有不同程度受累。心脏重量通常只有轻至中度增加,多有右心室肥厚伴局限性或普遍性扩张,扩张部分心肌变薄,严重处可膨出形成右室壁动脉瘤,后者常见于漏斗部、右室心尖和后基底部,即发育不良三角(triangle of dysplasia)。

  光镜下典型的病理改变为右室全部或局部为纤维脂肪组织或单纯脂肪组织所替代,肌小梁变平;心内膜亦有纤维化,局部偶有单核细胞或炎性细胞浸润;室间隔较少受累,但可见局灶性间质纤维化。有学者根据组织学表现不同,将本病分为脂肪替代型和纤维脂肪替代型两型。但亦有学者认为这两种类型可能代表心肌病变过程的两个连续阶段,推测在单纯脂肪浸润的基础上加上心肌炎和心肌损害,便可发生心肌纤维化,使单纯脂肪替代型转变为纤维脂肪替代型。由于纤维脂肪替代型心肌中可有散在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伴少许心肌细胞变性坏死,而心肌坏死多不明显,因此有人推测其进行性心肌细胞减少的原因可能是心肌细胞凋亡所致。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相关医生

更多>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院

专家推荐

  • 李秀莲

    李秀莲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擅长: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

  • 卢秀英

    卢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儿内、急救专业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经验。特别擅长各种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时华

    席时华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眼底疾病及小儿弱视诊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青光眼、泪道疾病及眼外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主任医师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汉族,陕西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

  • 热西提

    热西提 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主任医师

    196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学,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全国

推荐问答

久坐久立久行为何伤身?

久坐、久立、久行均可能导致身体伤害。久坐时,人体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血液循环减慢,肌肉活动减少,易引发腰背疼痛、下肢静脉曲张等。久立时,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易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关节疼痛等问题。久行则可能因过度使用关节和肌肉,引发关节磨损、肌肉疲劳等问题。因此,合理调整工作和休息方式,定期进行身体活动,有助于减少久坐、久立、久行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吃毓婷会导致终身不孕吗?

毓婷作为一种紧急避孕药,其主要成分为左炔诺孕酮,用于无保护性行为后的紧急避孕。正确使用毓婷通常不会导致终身不孕。然而,任何药物都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包括毓婷。长期使用或滥用紧急避孕药可能会对女性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生育能力。因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毓婷,并遵循医嘱。如果担心药物对生育能力的影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并进行相关检查。

空腹测血压会高还是低?

空腹测量血压与餐后测量血压相比,可能会有所不同。空腹状态下,由于食物摄入减少,胃肠道对血液的需求量降低,同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可能相对增强,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血压略有升高。然而,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个体差异、测量时间、测量环境等,因此空腹测量血压是否一定高于餐后测量血压,并不能一概而论。建议在相同的条件下,定期监测血压,以便更准确地评估血压水平。

心脏官能症有哪些症状表现?

心脏官能症,也称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以心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心脏疾病。患者常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情绪波动、压力增加或过度劳累有关。此外,患者可能伴有头晕、乏力、焦虑、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心脏官能症患者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心脏功能检查结果多在正常范围内。

什么泡脚能改善睡眠?

泡脚是一种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通过使用温水浸泡双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一天的疲劳。泡脚时,水温适宜,一般控制在40-45摄氏度,泡脚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泡脚能够刺激足部的穴位,有助于放松肌肉,减轻压力,从而改善睡眠质量。此外,泡脚还可以帮助身体排毒,促进新陈代谢,对于改善睡眠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需注意,泡脚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如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脑垂体位于人体哪一侧?

脑垂体,也称为垂体腺,位于人体颅内,具体位置在大脑底部的蝶骨鞍内,紧邻视神经交叉。它是内分泌系统的主要腺体之一,负责分泌多种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脑垂体位于人体正中线上,不偏于任何一侧,其体积较小,形状类似豌豆,但功能极为重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