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营养饮食 食物相克 食物热量

老年人结肠息肉(老年人结肠息肉 )

别名:
老年结肠息肉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90%
多发人群:
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人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肚子疼 里急后重 黏液便 停止排气 排气障碍
并发症:
肠梗阻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老年科 普外科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老年人结肠息肉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生活习惯(20%)

  食物中含纤维多息肉的发生就少,反之就多,吸烟也与腺瘤性息肉的密切关系,吸烟史在20年以内者多发生小的腺瘤,而吸烟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发大的腺瘤。

  遗传(10%)

  某些多发性息肉的发生与遗传有关,患者由其父母生殖细胞内遗传得到有缺陷的抑癌基因APC等位基因,而结肠上皮内的另一个APC等位基因在出生时是正常的,以后当此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时,则在突变部位发生腺瘤,这种突变称为体细胞突变(somatic mutation)。

  胚胎异常(5%):

  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年龄(20%):

  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

  感染(5%):

  有报道认为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

  二、发病机制

  1.大肠息肉的类型

  (1)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分布以远端大肠为主。一般均较小,直径很少超过1cm,在直径小于0.5cm的小息肉中,90%为增生性息肉,但根据手术切除标本分析,由于手术摘除之息肉多数较大,因此增生性息肉所占比例在10%以下。其外形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突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多发性也常见。组织学表现此种息肉是由增大而规则的腺体形成,腺体上皮细胞增多造成上皮皱缩呈锯齿形,细胞核排列规则,其大小及染色质含量变化很小,核分裂象少见。根据电镜检查,增生性息肉主要特点是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成熟,在肠腺隐窝的深部也有成熟细胞出现。上皮细胞的分裂和增生超过了表面细胞的脱落,造成细胞周期更新的一个轻型失衡。因此可以认为增生性息肉是分化良好的成熟细胞产生过多所形成之细胞堆积。由于此类息肉的结构均一,细胞分裂的有限性和细胞的充分分化,因此认为是非肿瘤性息肉。临床上因其多见于年长成人,体积较小,因此认为生长不是进行性的,甚至有人认为,此类息肉可能自行消退。增生性息肉一般并不恶变,恶变仅偶见于其中含有腺瘤成分的混合型增生性息肉。Estrada等报道约13%的增生性息肉可含有腺瘤成分。

  (2)淋巴性息肉:

淋巴性息肉也称良性淋巴瘤,多见于20~40岁成人,男性略多。其基本病变是肠壁内淋巴滤泡的增殖,很可能是慢性炎症的结果,而不是真性肿瘤。多发生于直肠,多数为单发,亦可多发,大小不等,直径可自数毫米至3~4cm,表面光滑或分叶状或表浅溃疡形成。多数无蒂,有蒂时亦短粗,组织学表现为分化良好的淋巴滤泡组织,局限于黏膜下层内,表面覆盖正常黏膜。可以看到生发中心,往往较为扩大,有核分裂象,但周围淋巴细胞中无核分裂象,增殖的滤泡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淋巴性息肉不发生恶变。较少见的是良性淋巴性息肉病,表面为数量很多的淋巴性息肉,呈5~6cm大小的小球形息肉。有时容易误诊为家族性结肠性息肉病。多发生于儿童。组织学表现与单发的淋巴性息肉相同,也不发生癌变,有报道有自行消退可能。也有报道淋巴性息肉病与家族性息肉病同时存在之罕见病例。

  (3)炎症性息肉:

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黏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也有人称为纤维上皮性息肉。这型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阿米巴肠炎及肠结核等的病变肠道中,常为多发性,多数较小,直径常在1cm以下,病程较长者,体积可增大,外形多较窄长,蒂阔而远端不规则。有时呈桥状,两端附于黏膜,中间游离。组织学表现为纤维性肉芽组织,上皮成分可呈不典型增生,能否癌变,意见尚不一致,也有人认为,在炎症性息肉的基础上,先发生腺瘤,再演变成癌。

  (4)腺瘤性息肉:

大肠腺瘤是大肠的良性上皮性肿瘤,正常时大肠黏膜表面及肠腺隐窝的上1/3段均为成熟细胞。腺瘤由于细胞分裂的正常控制机制已丧失,细胞分裂不受限制,有丝分裂活动贯穿隐窝全长,细胞也不分化至成熟的杯状细胞和吸收细胞。因此在肠腺隐窝的上1/3段及表面也可见到未成熟细胞,而成熟的杯状细胞和吸收细胞甚少见。细胞核染色浓,核浆比例失调,核分裂象增多,并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显然组织学已具备肿瘤的特征。在大肠息肉中,除了增生性息肉外,其他息肉中80%为腺瘤。根据其组织学结构可以分成3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①管状腺瘤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息肉,表面光滑或有分叶,大小不一,76.6%在直径1cm以下。80%有蒂,10%为广基,其余10%为过度形态。有人报道1/3左右可为多发性。组织学表现为多数管状腺体,未成熟细胞分布于腺体的所有水平,可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有时也可有少量乳头增生。管状腺瘤的浸润癌发生率在2%~5%,5%~9%有淋巴结转移。直径小于1cm的有蒂管状腺瘤其癌变率可小于1%。②绒毛状腺瘤较管状腺瘤少见,发生率与管状腺瘤相比为6∶1~10∶1,绝大多数为单发。一般体积都较大,86%的直径在1cm以上。大多数为广基,10%~20%可以有蒂。表面呈暗红色,粗糙或呈绒毛状突起或小结节状,质软易碎,触之能活动,如触及硬结或固定,则表示有癌变可能。分布以直肠最多,为80%~85%,其次为乙状结肠,为10%~13%。组织学表现为上皮呈细乳头样生长,中心为血管结缔组织间质,也伴随上皮一起增生,分支成乳头状生长,上皮细胞多呈明显不典型增生。癌变发生率要比管状腺瘤大10倍以上,为10%~60%,综合1049个切除的绒毛状腺瘤,浸润癌发生率为30%。③混合性腺瘤是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结构的腺瘤,其发生率随诊断标准而有出入,有人指出约1/3的单发性管状瘤在切片上可有多少不等的绒毛成分,绒毛状增生的出现率与腺瘤的体积成正相关的关系。Jackman的观察结果是直径小于0.5cm的小腺瘤,其绒毛成分的出现率约为0.8%,直径为0.5~1cm的中腺瘤,其绒毛成分的出现率约为11.7%,而直径大于1cm的大腺瘤,其绒毛成分的出现率则高达43%。用致癌剂在实验动物诱发大肠癌时有时可以在实验动物的同一肠段内同时发现此三种类型腺瘤。因此,不少病理学家认为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仅是一种腺瘤的不同生长类型,而不是不同的病变。混合型腺瘤的癌变发生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其生物学行为随着乳头状增生的增加而逐渐接近绒毛状腺瘤。

  2.大肠腺瘤与癌的关系

大肠癌与腺瘤关系密切,多数大肠癌由腺瘤演变而来。尤其绒毛状腺瘤,一般瘤体较大,重度异型增生的恶变率超过50%。有些报道指出大肠腺瘤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可比一般人群高3~5倍,多发性腺瘤可高出10倍左右。因化学致癌剂的动物模型大肠中,可以同时形成腺瘤及癌,似乎两者出于同一发病机制。因此,认为大肠癌是由腺瘤演变而来的观点已受到重视。大肠癌主要由腺瘤演变而来,部分大肠癌也可直接由正常大肠黏膜上皮,经不典型增生演变而来。Morson认为,腺瘤演变成癌需10年左右,高龄、女性、远端大肠癌变机会大。但各腺瘤的恶性潜能不一致,因此癌变时间也有差别。腺瘤癌变与其大小、形态和病理类型有关。①腺瘤的组织学类型:绒毛状腺瘤的浸润癌发生率比管状腺瘤大10~20倍。混合型腺瘤也明显高于管状腺瘤。说明腺瘤上皮的绒毛成分愈多,恶性潜能愈大。②腺瘤的大小:目前认为腺瘤愈大,癌变机会愈高,大于2.0cm者癌变可达50%。腺瘤大小与癌变呈正相关,腺瘤大小与绒毛成分也呈正相关的关系。对于小息肉的癌变认识,应注意息肉头部和基底部出现癌变,故不能单凭内镜下特征来判断,最好电切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才能确诊。③腺瘤上皮的不典型增生程度:绒毛状腺瘤的不典型增生多数明显,也较重,癌变较多见管状腺瘤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则较轻而较少。临床资料证明具有轻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发生癌变为时约18年,而重度不典型增生仅为3.6年。④与肠黏膜的关系:Wolff报道127例广基腺瘤的浸润癌发生率为10.2%,728例有蒂腺瘤的浸润癌发生率为4.5%,提示有蒂腺瘤的恶性潜能比广基腺瘤低。⑤外形:Segawa报道腺瘤的癌变率在外形光滑者为3.9%,表面呈细颗粒状者为33.3%,表面呈菜花状者50%。总之认为,大肠腺瘤性息肉发展为大肠癌,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其间,大肠腺瘤的异形程度、病理类型、大小、数量以及形状等是腺瘤癌变的潜在因素。异形程度越重,绒毛成分越多,体积越大,枚数越多和基底越宽,腺瘤癌变的危险性越高。故应及早切除,终止癌变的发展。

老年人结肠息肉相关医生

更多>

  • 于志臻,主任医师
    于志臻 主任医师
    未开通
    上海华东医院 老年科

    擅长疾病: 老年病、内科慢性病预防与治疗

  • 包乌力吉,主任医师
    包乌力吉 主任医师
    未开通
    通辽市医院 老年科

    擅长疾病: 擅长诊治: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各种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心肌病、糖尿病及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

  • 吴刚,主任医师
    吴刚 主任医师
    未开通
    通辽市医院 老年科

    擅长疾病: 熟悉心内科危重急症(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重症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等)的抢救。在老年医学方面学有所长,并在老年冠心病、复杂心律失常、顽固性高血压、老年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等的诊治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 张力军,主任医师
    张力军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 老年科

    擅长疾病: 治疗冠心病、风心病、高血压病、严重心律失常、顽固性心衰等病症的治疗。

老年人结肠息肉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院

专家推荐

  • 李秀莲

    李秀莲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擅长: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

  • 卢秀英

    卢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儿内、急救专业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经验。特别擅长各种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时华

    席时华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眼底疾病及小儿弱视诊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青光眼、泪道疾病及眼外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主任医师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汉族,陕西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

  • 热西提

    热西提 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主任医师

    196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学,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全国

推荐问答

久坐久立久行为何伤身?

久坐、久立、久行均可能导致身体伤害。久坐时,人体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血液循环减慢,肌肉活动减少,易引发腰背疼痛、下肢静脉曲张等。久立时,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易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关节疼痛等问题。久行则可能因过度使用关节和肌肉,引发关节磨损、肌肉疲劳等问题。因此,合理调整工作和休息方式,定期进行身体活动,有助于减少久坐、久立、久行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吃毓婷会导致终身不孕吗?

毓婷作为一种紧急避孕药,其主要成分为左炔诺孕酮,用于无保护性行为后的紧急避孕。正确使用毓婷通常不会导致终身不孕。然而,任何药物都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包括毓婷。长期使用或滥用紧急避孕药可能会对女性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生育能力。因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毓婷,并遵循医嘱。如果担心药物对生育能力的影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并进行相关检查。

空腹测血压会高还是低?

空腹测量血压与餐后测量血压相比,可能会有所不同。空腹状态下,由于食物摄入减少,胃肠道对血液的需求量降低,同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可能相对增强,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血压略有升高。然而,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个体差异、测量时间、测量环境等,因此空腹测量血压是否一定高于餐后测量血压,并不能一概而论。建议在相同的条件下,定期监测血压,以便更准确地评估血压水平。

心脏官能症有哪些症状表现?

心脏官能症,也称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以心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心脏疾病。患者常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情绪波动、压力增加或过度劳累有关。此外,患者可能伴有头晕、乏力、焦虑、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心脏官能症患者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心脏功能检查结果多在正常范围内。

什么泡脚能改善睡眠?

泡脚是一种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通过使用温水浸泡双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一天的疲劳。泡脚时,水温适宜,一般控制在40-45摄氏度,泡脚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泡脚能够刺激足部的穴位,有助于放松肌肉,减轻压力,从而改善睡眠质量。此外,泡脚还可以帮助身体排毒,促进新陈代谢,对于改善睡眠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需注意,泡脚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如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脑垂体位于人体哪一侧?

脑垂体,也称为垂体腺,位于人体颅内,具体位置在大脑底部的蝶骨鞍内,紧邻视神经交叉。它是内分泌系统的主要腺体之一,负责分泌多种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脑垂体位于人体正中线上,不偏于任何一侧,其体积较小,形状类似豌豆,但功能极为重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