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营养饮食 食物相克 食物热量

流脑(流脑 )

别名: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球菌脑膜炎
传染性:
有传染性
治愈率:
93%
多发人群:
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从2~3个...
发病部位:
颅脑 皮肤
典型症状:
发烧 高热 头痛 寒战
并发症:
心肌炎 心包炎 心内膜炎 脓胸 中耳炎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神经内科 急诊科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流脑治疗?

流脑一般治疗

  一、治疗

  本病过去以磺胺药治疗为主。20世纪60年代起,脑膜炎球菌先是B群,继而A群和C群,均有耐磺胺菌株引起流行的报道,且耐药率不断增高。在欧洲有48.3%的Nm对磺胺类药物耐药,其中罗马尼亚、西班牙和法国等有70%以上的菌株对磺胺类药物耐药。在欧洲对青霉素和利福平耐药的菌株不多,分别占0.8%和0.2%。我国监测的结果也是对磺胺类药物耐药的菌株较多;10%~29.8%的菌株对磺胺甲噁唑耐药,个别地区高达50%。其次是对乙酰螺旋霉素耐药的菌株占22.9%。未发现对氯霉素耐药的菌株,对青霉素耐药的菌株也少见,故对脑膜炎球菌感染,应以青霉素为首选。

  1.普通型的治疗

  (1)一般疗法:

病室力求安静,空气流通。饮食以流质为宜,并给予适当的液体输入,急性期早期液体量应限制在1200~1500ml/d。必要时可鼻管饲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神志不清者应加强护理,如保护角膜以防溃疡形成,保持皮肤清洁及经常改换体位及拍背以防止褥疮和呼吸道感染。呕吐时防止吸入。惊厥时防止舌咬伤。呼吸困难时给氧。

  (2)病原治疗

  ①青霉素:

青霉素在脑脊液中的浓度一般为血浓度的10%~30%,注射普通剂量不能使脑脊液内含量达到有效杀菌浓度,但注射大剂量能使脑脊液内药物达到有效浓度,治疗效果满意。青霉素的剂量成人为20万~30万U/(kg·d),儿童为10万~25万U/(kg·d)。应将分次剂量每2~3h推注(青霉素G)或快速静脉滴注。如以青霉素缓慢静脉滴注,则其峰浓度较间歇快速注射者为低,故不宜缓慢滴注。如诊断确定,则不需加用其他抗生素,单用青霉素已足够控制感染。

  青霉素鞘内注射可能招致发热、惊厥、蛛网膜下腔粘连阻塞、脊髓炎及下肢疼痛等严重反应,故不应采用。

  脑膜炎球菌一般对青霉素保持高度敏感,最低抑菌浓度<0.03mg/L。但近数年来,B群和C群脑膜炎球菌开始对青霉素产生低水平耐药,最低抑菌浓度在0.25~1.0mg/L之间。这是由于青霉素结合蛋白-2发生了结构改变,使青霉素的靶位亲和力降低,这种相对耐药性的产生尚不致影响大剂量青霉素的疗效,但值得注意今后脑膜炎球菌的耐药动态变化。

  ②氯霉素:

氯霉素较易透过血脑屏障到达脑脊液中,为血浓度的30%~50%,且脑膜炎球菌对之亦很敏感,因此当患者对青霉素过敏时,可改用氯霉素治疗。剂量成人为50~100mg/(kg·d),儿童为50~75mg/(kg·d),根据病情分次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使用氯霉素时,应严密注意其副作用,尤其是对骨髓的抑制。在越南和法国已分离出对氯霉素高度耐药菌株(MIC>64mg/L),这些耐药株均为B群,其耐药基因与转座子Tn4451部分插入序列高度同源,转座子Tn4451携带有catP基因。

  ③氨苄西林:

成人剂量为12g/d,每2~3h分次快速静脉滴注。本品对流感杆菌和肺炎球菌所致脑膜炎亦有效。

  ④头孢菌素类:

第一代头孢菌素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不宜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研究应用较多者为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疗效良好。这类药物毒性低,抗菌谱广,对β内酰胺酶稳定,且脑脊液内浓度较高,故对病原诊断尚不明确者可以应用。头孢噻肟成人剂量为4~6g/d,儿童剂量为150mg/(kg·d),分四次静脉快速滴注。头孢曲松成人剂量为2~4g/d,儿童为100mg/(kg·d),1次/d静脉滴注。

  ⑤磺胺药:

在耐磺胺率低于10%的地区仍可应用。成人采用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片或针剂(含磺胺甲噁唑0.4g,甲氧苄啶0.08g),3片/次或3支/次,2次/d。儿童按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基异噁唑)50~80mg/(kg·d)计算,分2次口服、肌内或静脉注射。亦可采用磺胺嘧啶加甲氧苄啶治疗。有肝、肾疾病,对磺胺药过敏或有毒性反应者均不宜应用。磺胺耐药的机制是由于Nm染色体上编码二氢核黄素的基因突变所致。

  以上各种抗菌剂的疗程均为5~7天。

  (3)对症治疗:

头痛可酌用可待因、阿司匹林,或用高渗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注射。高热时可用乙醇擦浴;或小剂量安乃近肌内注射。惊厥时可用副醛0.2mL/kg肌内注射,或用10%水合氯醛灌肠,成人5~15ml/次,儿童每次20~30mg/kg。镇静剂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影响病情变化的观察。

  (4)抗内毒素治疗:

内毒素是本病主要的致病因子,清除或使内毒素失活可能减轻症状。常用的方法有血液滤过、特异性抗内毒素抗体(J5,HA-1A,BPI,rBPI21等),但使用这些治疗后,病死率无显著下降。

  2.暴发休克型的治疗

  (1)抗菌治疗:

以青霉素治疗,剂量20万~40万U/(kg·d),用法同前。

  (2)抗休克治疗

  ①扩充血容量:

可采用生理盐水、平衡盐液、葡萄糖注射液、右旋糖酐40或血浆等快速输入,并根据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嵌压、休克纠正程度、尿量等调节液体量和速度。一般休克纠正前输液需要量较大,速度亦较快。待休克纠正后立即减少,以免引起肺水肿

  ②纠正酸中毒:

应根据血二氧化碳结合力、pH值等补充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

  ③给氧:

充分供氧对休克患者十分重要。可经鼻导管或面罩输予。必要时应插入气管导管并以呼吸器辅助呼吸,使动脉氧分压维持在10.7~16.0kPa(80~120mmHg)。

  ④选用血管活性药物:

在经过上述处理后,如休克仍未纠正,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一般首先选用多巴胺,剂量为2~6μg/(kg·min),根据治疗反应调整速度和浓度。本药可扩张内脏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但不致引起心律失常等副作用。如休克仍未纠正,且中心静脉压反有升高,或肺底出现啰音等淤血体征时,可考虑应用酚妥拉明(苄胺唑啉)治疗。此药为α受体阻滞剂,可扩张全身小血管,改善微循环,尤其是体循环张力降低后,肺内血液可大量向体循环转移,从而解除肺部淤血和微动脉痉挛,防止休克肺的发生。此时中心静脉压可有所下降,肺内淤血解除,可以继续输液以纠正休克。剂量为5~10mg/L,静脉滴注,直至休克纠正。节后胆碱能阻滞剂,包括山莨菪碱、阿托品、东莨菪碱等亦可应用。山莨菪碱的副作用较阿托品小。剂量为每次0.3~0.5mg/kg,重症可用至1mg/kg,每15min静脉注射1次。有效时出现面色和指甲变红,四肢转暖,血压回升。此时可延长给药时间并逐渐停药。如应用8~10次后无效,则应改用其他血管活性药物。

  ⑤强心药物:

流脑暴发休克型时,心肌炎并非少见。心肌收缩不良是引起休克的一个重要因素,故可适量给予去乙酰毛花苷(deslanoside)等快速洋地黄化制剂。

  ⑥肾上腺皮质激素:

曾有研究显示大剂量皮质激素的应用认为对纠正休克有助;但也有相反的报道。氢化可的松剂量为300~500mg/d,静脉滴注。休克纠正后应迅速减量及停药,一般用药不超过2天。

  ⑦抗凝治疗:

近年来对肝素治疗的效果评价不一。目前认为,除有实验室DIC的依据外,且有深部组织出血或血栓形成的表现时,才开始用肝素治疗。剂量为每次0.5~1mg/kg,加于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并根据情况4~6h重复1次,多数用1次或2次。在开始应用肝素后,应给予新鲜血浆,以补充消耗的凝血因子。

  3.暴发脑膜脑炎型的治疗

抗生素的应用如暴发休克型。治疗重点应为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和呼吸衰竭。

  (1)脱水剂:

20%甘露醇1~2g/(kg·次),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1次/4~6h,直至呼吸恢复正常,瞳孔两侧大小相等,血压恢复正常及其他颅内高压症状好转为止。甘露醇亦可和高渗葡萄糖交替应用,后者为50%溶液,40~60ml/次。肾上腺皮质激素亦可同时应用,以降低颅内压。

  (2)亚冬眠疗法:

主要用于高热及频繁惊厥以及有明显脑水肿和脑疝者。用法为氯丙嗪和异丙嗪各1~2mg/kg体重,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安静后放冰袋于枕后、颈部、腋下及腹股沟,使体温迅速下降至36℃左右。第一次注射后,4~6h再肌内注射1次,共3次或4次。

  (3)呼吸衰竭的处理:

如出现呼吸衰竭的先兆,则除给予洛贝林或尼可刹米等中枢神经兴奋剂外,应立即作气管插管。插管后,尽量吸出痰液和分泌物,然后应用呼吸器辅助呼吸,并进行心肺监护。

  4.慢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的治疗

抗菌药物的应用和普通型相同。

  二、预后

  过去病死率在70%左右。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以来,病死率降低至5%~15%,甚至低于5%。以下因素与预后有关:①暴发型的病程凶险,预后较差。②2岁以下婴幼儿及高龄患者预后较差。③在流行高峰时发病的预后较差,末期较佳。④有反复惊厥、持续昏迷者预后较差。⑤治疗较晚或治疗不彻底者预后不良,且易有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因脑膜炎球菌感染而病死者,大多数属暴发型。自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山莨菪碱等治疗,病死率有所下降。近年来对本病休克发病原理、DIC等认识加深,在治疗上采取抗菌药物、补充血容量,血管活性药物、强心剂以及重症监护等综合措施抢救,病死率进一步有所下降。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后,后遗症已较过去大为减少。失明、失听、智能减退,脑积水等都已少见,且多数发生于婴幼儿或高龄者而治疗不够及时。

流脑相关医生

更多>

  • 刘德芬,主任医师
    刘德芬 主任医师
    未开通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急诊科

    擅长疾病: 急、危、重症的救治。

  • 于棉荣,主任医师
    于棉荣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博爱医院 急诊科

    擅长疾病: 专业特长:糖尿病、老年病

  • 王杰,主任医师
    王杰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博爱医院 急诊科

    擅长疾病: 专业特长:普通内科、急诊及危重病医学

  • 王志,主任医师
    王志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博爱医院 急诊科

    擅长疾病: 普通内科、急诊及危重病医学

流脑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院

专家推荐

  • 李秀莲

    李秀莲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擅长: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

  • 卢秀英

    卢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儿内、急救专业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经验。特别擅长各种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时华

    席时华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眼底疾病及小儿弱视诊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青光眼、泪道疾病及眼外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主任医师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汉族,陕西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

  • 热西提

    热西提 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主任医师

    196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学,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全国

推荐问答

乳腺结节应如何治疗?

乳腺结节的治疗需根据结节性质、大小及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若结节为良性,且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可采取观察等待策略,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结节变化。若结节较大或症状明显,可考虑手术切除。若结节性质不明,需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若为恶性结节,需根据肿瘤分期、分子分型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等。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肾结石能否进行体外碎石?

肾结石患者是否能够进行体外碎石治疗,取决于结石的大小、位置、成分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肾结石。对于较大的结石或位于特殊位置的结石,可能需要其他治疗方法,如经皮肾镜碎石术或腹腔镜手术。此外,某些类型的结石,如胱氨酸结石,对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反应可能较差。因此,是否进行体外碎石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评估来决定。

抗生素眼药水有哪些?

抗生素眼药水是一类用于治疗眼部感染的局部用药,主要包括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眼药水;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眼药水;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眼药水。此外,还有氯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眼药水。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生长,减少眼部炎症反应,促进眼部组织修复,达到治疗眼部感染的目的。患者在使用时应遵医嘱,注意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尿路感染应该用什么药治疗?

尿路感染的治疗需根据病原体类型、感染部位及患者个体情况综合考虑。对于细菌性尿路感染,通常首选抗生素治疗,如氟喹诺酮类、头孢类或磺胺类药物等。对于非细菌性尿路感染,如真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则需选择相应的抗真菌或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调整药物种类和疗程。同时,患者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以帮助冲洗尿路,减少细菌滞留。在治疗期间,应避免使用可能刺激尿路的化学物品,如某些清洁剂或香料。

嘴巴张不开是怎么回事?

嘴巴张不开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颞下颌关节紊乱、肌肉紧张或疼痛、牙齿问题、感染或炎症等。颞下颌关节紊乱可能导致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肌肉紧张或疼痛可能是由于压力或过度使用导致。牙齿问题,如智齿问题或牙齿感染,也可能导致张口困难。感染或炎症可能影响口腔组织,导致肿胀和疼痛,从而限制嘴巴的开合。针对具体原因,治疗方法可能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牙齿矫正或手术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详细检查和针对性治疗。

脾厚和脾大是一回事吗?

脾厚和脾大并非完全相同的概念。脾厚指的是脾脏的厚度增加,而脾大则是指整个脾脏体积的增大。脾厚可能是由于脾脏局部的炎症、纤维化或其他病变导致,而脾大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全身性病理状态,如肝硬化、血液系统疾病等。两者在临床表现和诊断上有所区别,但都可能提示潜在的健康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以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