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 级
此为椎体畸形中最为常见者,易单发,亦可多发。椎体畸形在胸椎多见,腰段亦可遇到。
舟状骨骨折(fractures of scaphoid)占腕骨骨折的71.2%,多在舟状骨腰部发生,占舟状骨骨折的70%,舟骨结节及舟骨近端骨折各占10%~15%。骨折线先自掌、尺侧开始,后达背外侧。多见于年轻人,儿童罕见。舟状骨骨折同时有其他腕骨骨折及脱位时,预后不佳。舟骨大部分为关节软骨覆盖,只有舟骨结节和腰的背外侧部有骨质裸露,滋养血管由此进入骨内并向四周分支供血。舟骨近侧2/3~3/4的血
巴顿骨折,桡骨远端关节面纵斜向断裂、伴有腕关节半脱位者称为巴顿骨折,系J.R.Barton于1838年首次描述,故名。
单发性骨软骨瘤是起源于骨表面由软骨覆盖的骨性赘疣,是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好发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5~2∶1。在骨骼的生长期,缓慢增大的无痛性骨赘几乎是临床唯一的症状,单凭放射影像即可作出正确的诊断。它的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有些人认为骨软骨瘤是一种真性肿瘤;也有人认为它是发育性骨骺生长欠缺。
脊柱结核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其中以椎体结核占大多数,附件结核十分罕见。椎体以骨松质为主,负重大,承受应力高,而椎体的滋养动脉多为终末动脉,结核杆菌容易停留在椎体部位。在整个脊柱中,腰椎活动度最大,腰椎结核发生率也最高,胸椎次之,颈椎更次之,至于骶、尾椎结核则甚为罕见。 本病以儿童患者多见,30岁以上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膝外侧副韧带损伤(injury of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of knee joint)比较少见,多因暴力作用于小腿内侧使之内收所造成。伸膝位时,膝关节外侧关节囊、股二头肌腱处于紧张状态,与ACL、PCL共同起到保护膝LCL的作用。所以膝LCL不易受到损伤。
骨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肿瘤,过去对这种肿瘤冠以良性,目的是以示区别于骨肉瘤,以免将两者混淆,它的组织学特点是:类似于骨样骨瘤,但其转归不同于骨样骨瘤。
软骨瘤单发多见;多发性软骨瘤较少见,并具有发生于一侧上、下肢或两侧上、下肢对称生长的特点,同时合并肢体发育畸形,又称内生软骨瘤病;其发生于一侧肢体者又称欧利(Ollier)病。软骨瘤伴发多发性血管瘤者称马弗西(Maffuci)综合症。
下腰椎不稳所致的腰痛是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观察表明:至少30%的腰痛患者的症状与腰椎不稳有直接关系,其病因大多为退变所致。
跟骨是人体最大的跗骨,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其周围仅有一层较薄的皮质骨包绕。人体站立时,跟骨位于最低位,受重力影响血液回流缓慢,有利于细菌在该骨停留繁殖。特别在跟骨体部中心,骨小梁稀少的三角区,含有丰富的骨髓,是跟骨结构的薄弱处,因而是跟骨血源性骨髓炎易发部位。
是指跟腱附着跟骨处下方滑囊的炎症。与创伤和炎症性关节炎(如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关。任何增加跟腱劳损的情况都可为本病原因,如坚硬或高鞋帮也可成为致病因素。
脊髓髓内肿瘤在脊髓肿瘤中并不少见,髓内肿瘤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原发性髓内肿瘤;另一类为继发性髓内肿瘤。后者较少,常为颅内肿瘤向椎管内播散性肿瘤,如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更少见有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第四脑室室管膜瘤等。原发于脊髓的胶质瘤向颅内播散者非常罕见。虽然脊髓和脑的细胞构成一样,但脊髓内的胶质瘤与脑的胶质瘤相比脊髓髓内的肿瘤要少得多。原发于脊髓髓内的肿瘤可生长在任何脊髓节段,
关节扭伤较之关节脱位更为多见,踝关节尤其是如此。但踝关节韧带的一般性损伤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实际发病数倍于来就诊的患者。韧带损伤分为部分断裂和完全性断裂两类,前者称为踝关节的扭伤或捩伤,后者可发生踝关节的脱位或半脱位。三角韧带、下胫腓全部韧带或部分骨间膜同时损伤时,可出现下胫腓分离和距骨向外脱位。临床上以外踝的腓距前韧带损伤和下胫腓前韧带损伤为多见,三角韧带损伤常合并在踝关节骨折脱位中。
桡骨小头骨折是常见的肘部损伤,占全身骨折的0. 8%,约有l/3患者合并关节其它部位损伤。桡骨小头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如果有移位,理应切开复位内固定,恢复解剖位置,早期活动,以恢复肘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功能。
骨血管瘤是一种呈瘤样增生的血管组织,掺杂于骨小梁之间,不易将其单独分离。骨血管瘤在组织学上可以分为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其在临床表现上可以出现局部轻度不适或疼痛,重者可出现四肢、括约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疗和药物治疗,具体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来选择。
脊柱椎节椎间盘钙化症在临床上并非少见,以腰椎及胸椎较多发;而见于颈椎者相对为少,且好发于儿童,因此在对儿童做颈椎X线检查时,应注意此症。由于本病多可自愈,且发病周期短,痊愈后X线平片上可不遗留任何痕迹,因此,其实际发病者较之临床诊断者为多,自20世纪70年代起,作者已有百余例的诊治经验。
由足舟骨、楔骨和骰骨所参与构成的中跗关节,又称之跗横关节,易因外伤而引起脱位。上述骨骼单纯骨折者虽非多发,但亦非罕见。在全身骨折中约占0.3%,仍应引起注意。
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尺骨轴线向内侧偏移,携物角
过去将脊椎崩裂的原因统归至先天性与外伤性两类;但实际上,真正最为多见的乃是由于退行性变所致者,约占全部脊椎崩裂者的60%以上。从解剖上来看,腰椎峡部系指上、下关节突之间的狭窄部分,此处骨质结构相对薄弱。正常腰椎有生理前凸,骶椎呈生理后凸,腰、骶椎交界处成为转折点。上方腰椎向前倾斜,下方的骶骨则向后倾斜,因此,腰骶椎的负重力自然形成向前的分力,使腰5有向前滑移的倾向。但正常情况下,由于受到腰5下关节
长骨造釉细胞瘤(adamantinoma of long bone)是骨的原发低度恶性肿瘤。其病理组织学与颌骨的造釉细胞瘤相似,好发于长骨的骨干和干骺端,特别好发于胫骨。该病极罕见,是继骨的神经和脂肪源性肿瘤之后的少见肿瘤。
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是病原侵入淋巴流所致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可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浅部急性淋巴结炎的部位多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有的可在肘内侧或腘窝等处发生。病菌经破损的皮肤侵入淋巴间隙,继而引起淋巴结、淋巴管及其周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感染部位淋巴结肿大,出现索条状红线,可伴全身不适症状。如不及时控制其发展,可形成多腔性脓肿。
先天性肘关节融合很罕见,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其它畸形同时存在,如尺骨缺如、腕骨、掌骨或指骨融合或缺如。当独立存在时,常累及双侧肘关节,发病与性别无关。
此为临床上最为多见的类型,多由高处落下臀部或足跟部着地所致,故易伴发跟骨或胫腓骨骨折。此类骨折好发于胸11~腰2之间,尤其多见于胸12~腰1。此外,骨质疏松者轻度外伤亦可引起,以更年期女性多发,大多发生于平地跌倒之后,其部位常在第1腰椎以下,可能与负载强度大有关。破伤风或其他原因引起躯干肌群痉挛收缩者,也可引起这一类型的胸、腰椎骨折。
1963年陈中伟、钱允庆等在世界医学史上首先报告一例右腕上2.5cm完全离断肢体再植成功,该患者康复治疗后右手功能恢复良好。Malt和Mckhann 1964年也报告了他们在1962年5月对一例12岁男孩上臂部再植成活。1965年Kleinert手指血管吻合成功,同年Harry Buncke成功地进行了兔耳再植和猴拇再植的实验研究。1967年,陈中伟、Komatsa、Tamai等相继报告断指再植成
乙型肝炎病毒是双链环状DNA病毒,该病毒有3个重要的抗原,包括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及e抗原。除了引起肝炎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还可引起多种风湿性疾病,包括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及多肌炎、雷诺症等,但最常见的为血清病样关节炎皮炎综合征。
月状骨形状特殊,掌侧宽背侧窄。近端与桡骨形成关节,远端与头状骨、一小部分钩骨形成关节,桡侧与舟骨、尺骨与三角骨形成关节。脱位后完全移向掌侧,月状骨的血运,来自前韧带和后韧带。
踝关节结核占全身骨结核的3.4%,在下肢三大关节中发病率最低。踝关节滑膜结核较多见,比骨结核更易转变为全关节结核,尤其是距骨结核和胫骨下端结核。踝关节周围软组织较少,踝部脓肿极易穿破皮肤,形成窦道,以前侧和外侧最多。晚期可见足下垂和内翻畸形。
骨化性纤维瘤是先天性结构不良,由纤维性和骨样物质组成,几乎只发生于胫骨,有时可发生于腓骨。本病常合并胫骨前弯,其病程是一错构瘤的病程。本病是与纤维结构不良不同的肿瘤。
是指各种原因造成肘关节活动丧失,固定于某一特定位置,称肘关节强直,常可分为纤维性僵硬和骨性强直两种。
颞骨和下颔骨关节异常英文简称TMD,TM指的是颞骨和下颔骨接合的关节处。将手放在耳前,张口闭可即可感觉到。这如同铰链般的结构,使你的嘴巴能上下左右自由活动。咀嚼、吞咽、说话、大叫、咬紧牙关或磨牙时,都会用到这关节。
多发内生软骨瘤病是1899年由Ollier首先描述,故亦称为Ollier病。它是一种少见的非遗传性良性肿瘤。常为多数的不对称的分布在骨内的软骨病灶及骨膜下沉积。在长、短管状骨中均可发病,可发生在肢体的单侧或双侧。
肩胛上神经卡压是肩部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国外有学者认为本征占所有肩痛患者的1%~2%。1909年,Ewald描述了一种创伤后肩胛上神经炎。1926年,Foster报道了16例有肩胛上神经病变的病例。1948年,Parsonage和Turner报道的136例肩痛病例中有4例患肩胛上神经炎。这些就是最早的有关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报道。1959年,Kopell和Thompson对肩胛上神经在肩胛上切迹部
肌肉肌腱单位包括肌腱、肌腹、腱止结构及肌筋膜、腱鞘等附属结构。运动时肌肉收缩产生强大的应力,拮抗肌则被动牵伸。肌腱由胶原纤维构成,不具有收缩能力,其作用是将肌肉的收缩力传递到骨组织。腱纤维在休息时呈波纹状,拉长时则波纹消失,过度牵拉时胶原纤维可出现微损伤,甚至发生肌腱断裂。
股动脉起自髂外动脉,于腹股沟中点下方开始至下方内收肌裂孔处延至腘动脉;在这过程中,股深动脉主干又分出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内侧动脉和穿动脉。除战时穿通伤外,平时多因股骨干骨折时锐刺刺伤或其他锐器引起以股(浅)动脉多见,亦可引起股动脉与股静脉同时受损而引起动静脉瘘;刺伤引起股动脉管壁部分破裂,于后期有可能形成假性动脉瘤或是继发性血栓形成。
眼眶邻近组织炎症的蔓延,特别是鼻窦方面的病灶感染都可引起眼眶骨膜炎,急性者多为细菌性感染,慢性者多属结核性、梅毒性或损伤等原因所致。
髋关节是一杵臼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髋臼深而且大,能容纳股骨头的大部分,两者互相密合,形成真空,能互相吸引。关节囊及周围韧带较坚强,构成一个相当稳定的关节,脱位的发生率较低。髋关节囊前壁有较强的髂股韧带,内上壁有耻骨囊韧带,后上壁有坐骨囊韧带加强。但内下壁和后下壁缺乏韧带,较为薄弱,容易从这两处发生脱位。不合并髋臼骨折的单纯性髋关节脱位只有前、后两种。临床上以后脱位最为常见。
尺神经损伤后手的尺侧、小指全部、环指尺侧感觉均消失。尺神经深枝为运动枝,有时受刺伤或贯穿伤。在腕部,尺神经易受到割裂伤。在手指及掌部,尺神经浅支亦易受割裂伤。
颈椎过伸性损伤是颈椎过度伸展性暴力造成的颈脊髓损伤,通常有较轻微或隐匿的骨损伤,X线多无异常征象。颈椎过伸性损伤又可称为“挥鞭性损伤”。近年来,由于高速公路的出现及车速的不断提高,此类损伤日渐增多,临床经验不足者易将其漏诊、误诊,应引起重视。伤情较重者大多残留后遗症,尤其是对手部功能的影响较大。颈椎过伸性损伤的主要病理解剖改变位于脊髓中央管处,故又名“脊髓中央管症候群”。
脊柱结核合并瘫痪的发生率大约在10%左右,以胸椎结核发生截瘫的最多见,颈椎结核发生四肢瘫痪的次之,腰椎椎管管径宽大,内容物为马尾,故腰椎结核并发马尾神经受压的极为罕见。脊椎附件结核少见,一旦发病,容易发生截瘫。
胫腓骨是长管状骨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约占全身骨折的13.7%。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其中以胫腓骨双骨折最多,胫骨骨折次之,单纯腓骨骨折最少。胫腓骨由于部位的关系,遭受直接暴力打击、压轧的机会较多。又因胫骨前内侧紧贴皮肤,所以开放性骨折较多见。严重外伤,创口面积大,骨折粉碎、污染严重,组织遭受挫灭伤为本症的特点。用什么方法处理最好,一直是骨折治疗中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
骨软骨病是一种关节软骨和骺软骨软骨内骨化障碍的非炎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骨软骨病有如下几种:①分离性骨软骨病:关节软骨异常增厚、龟裂,进而与软骨下骨分离,形成软骨瓣或游离软骨片。主要见于肩关节(臂骨头后缘)、肘关节(臂骨内髁)、膝关节(股骨内髁)和跗关节(距骨滑车)。②肘突不闭合:肘突骨化中心与尺骨近端千骺端久不闭合(骺生长板软骨不骨化),使肘关节不稳定,易继发肘关节的骨关节病。③尺骨冠状突分裂:尺
骨不连可发生于锥体一侧或两侧。其棘突或正常,缺如或合并脊椎裂等其他畸形,但在临床上无症状或滑脱。此种骨不连称为脊椎崩解症,这是发生腰腿痛的潜在内因。脊椎滑脱多发生于第5腰椎,其他部位较少见。
间充质性软骨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软骨性肿瘤,多发生于青壮年。Lichtenstein等于1959年首例报道,而Dowling于1964年报道了首例起源于软组织的间充质性软骨肉瘤。直至1996年国外文献报道不足200例。
肩关节是人体具有最大活动范围的关节,但也是稳定性相对较低的关节。无论是发育的原因,还是损伤所致的骨结构缺损、盂唇病变、关节囊或韧带过度松弛以及肩周围肌肉麻痹等原因均可导致肩关节不稳定。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又称婴儿性手足搐搦症,绝大多数见于婴儿时期,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以致血清钙低落,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出现惊厥和手足搐搦等症状。近年来发病已逐年减少。
肘关节结核在上肢三大关节中居首位,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0.92%,患者以青壮年最多,男女病人和左右侧大致相等。有报告同一病人双侧肘关节均受累。多数病人合并其他器官结核。肘关节结核的发病率虽不高,仅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5.63%,但却是上肢骨与关节中结核发病率最高的部位。
畸形性骨炎(osteitis deforman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骨病,以局部骨组织破骨与成骨、骨吸收与重建、骨质疏松与钙化并存为病理特征。本病为原因不明的,慢性局灶性骨重塑异常,起初是病变部位骨吸收增加,随后代偿性新骨形成增加,使病变部位编织骨和板层骨镶嵌,导致病变部位骨结构紊乱、骨膨大增厚、骨变脆弱并且骨内血管增多。临床常表现为骨痛、骨畸形变和骨折。本病并不直接侵犯关节,但骨的畸形变可引起继发
纤维异样增殖症又称纤维结构不良。其特征是纤维组织增生并通过化生而成骨,形成的骨为幼稚的交织骨。另有一种病损是在纤维组织增生的同时,有板层骨小梁形成,骨小梁表面有骨母细胞覆盖。
一、概述:是第1跖趾关节的骨关节炎。极为常见,常由于第1跖骨位置变异引起,由于踝过度内转(旋前),趾向外偏(鉧外翻),第一跖骨背屈(高位跖骨),或第一跖骨长度增加或向内偏所致,偶尔外伤也是一个原因。
伸膝装置由股四头肌、髌骨、髌腱构成。当股四头肌的突然的收缩力的峰值超出伸膝装置的某一薄弱部分的力学负荷极限时,将会导致伸膝装置的断裂,包括髌骨骨折。伸膝装置的断裂可以是不完全的断裂,即部分胶原纤维的微观撕裂,使伸膝装置的张力减小,长度增加。直接的切割伤也同样可以造成股四头肌或髌腱的断裂。
先天性尺桡骨融合系桡尺骨近端先天融合,前臂固定在一定角度上的旋前位少见畸形。双侧受累者占60%。男女发病率无差别。
特发性股骨头坏死又称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病,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多种多样,但其共同的病理机制是骨组织缺血,所以关于发病机制、血供受阻理论最易被人接受。这种理论认为,由于各种骨内、外致病因素引起骨组织营养血流减少、骨内血管网受压或流出静脉阻塞,造成局部血供障碍,严重者可引起骨组织缺血性坏死。病初可仅表现为单一主要血管受损,随着病情的发展,如残余循环血量不足以维持受损部位骨细胞正常供血需要时,骨
成软骨细胞瘤(良性软骨母细胞瘤)是并不太少见的骨骺软骨性肿瘤,发生于软骨内成骨终止以前。多数发生在长骨的骨骺中心,特别是骨端骨骺以外的另一些骨骺内各大转子、大结节骨骺等处。股骨上下端、胫骨上下端等长骨是其好发部位,膝关节附近的发病率几乎占该肿瘤总数的一半。发生于肱骨上端的因系Codman首次报道,故又称为Codman肿瘤。
Morton跖头痛亦称Morton病,是指位于两跖骨头之间的趾底总神经被卡压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845年,Durfacher首先对趾底总神经神经瘤的临床表现作了描述,但当时未能被大家接受。直到1867年,Morton报道了15个病例并提出了产生这一临床表现的原因和手术治疗的方法,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将趾底总神经瘤称为Morton跖头痛。此病最多发生于第3、4趾间隙,其次为第2、3趾间隙,其
引起手部掌面尺侧疼痛的因素很多。当人们摔倒时,多以手腕过伸、手掌尺侧着地为主,可致掌部尺侧损伤。使用重锤或气钻的工人易发生手掌小鱼际区损伤。这些损伤可致钩骨钩或豌豆骨骨折,豌豆骨、三角骨脱位,月三角韧带撕裂,尺动脉瘤和动脉血栓形成,以及尺神经的损伤,这些损伤是腕部尺神经卡压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占位性病变、瘢痕挛缩、异常肌肉和神经瘤等也可引起尺神经卡压。
1952年,Christopherson报告12例组织来源不明细胞呈腺泡样或器官样排列的软组织恶性肿瘤,称之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生长发育期间原因不清楚的脊柱侧凸称为特发性脊柱侧凸。根据年龄特点一般将特发性脊柱侧凸分为三种类型:幼儿型(0~3岁);少年型(4~9岁);青春型(10~16岁)。按脊柱侧凸顶椎所在的解剖位置又分为:①颈弯:顶椎在C1~C6之间。②颈胸弯:顶椎在C7~T1之间。③胸弯:顶椎在T2~T11之间。④胸腰弯:顶椎在T12~L1之间。⑤腰弯:顶椎在L2~L4之间。⑥腰骶弯:顶椎在L5或S1。
梅毒的病原菌为梅毒螺旋体,其中60%的患者可有骨与关节损害。其属于性病的一种,新中国成立后此病已被消灭,但近年来又有死灰复燃之势。
长骨骨干结核(tuberculosis of long bone shaft)很少见,其发病顺序为股骨、胫骨、桡尺骨干、肱骨干和腓骨干。10岁以下的儿童最多,且常为多发。30岁以上的则很少见。
脊椎结核寒性脓肿可以局部浸润或直接破溃穿入相邻的器官,最常见者为肺脏,穿入食管或结肠等则少见,破溃穿入胸腔时可遇到。常与内科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相混淆,病因虽相同,但来源有差异,处理方式也不同。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此种骨折在前臂骨折中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而居第2位,且治疗较为复杂,预后差;为临床上的难题之一,应加以重视。
除第5腰椎横突肥大并趋向骶骨化在临床上多见外,第3腰椎横突过长属次多见者。
肩关节结核比较少见,只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1.06%,成人比儿童较多见(Turek,1977),以21~30岁最多。大多数在青壮年,病人多同时患有活动性肺结核。性别,男略高于女。左侧稍多于右侧。
脊柱裂(spina bifida)是妊娠早期、胚胎发育时,神经管闭合过程受到影响而至脊椎管的一部分没有完全闭合的状态,是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脊柱裂是造成婴儿死亡和终身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本症的防治非常重要。
脊柱损伤患者日益增多,视受损机制不同,分型亦不相同,因此在诊断上亦有一定难度。但实际上,只要能掌握局部的病理解剖特点,在全面收集外伤史、症状和体征所见的前提下,加以综合分析判断,对大多数病例不难取得正确诊断。在此基础上,治疗问题也易于解决。对某些临床诊断确有困难者,可借助于CT、MRI、CT加脊髓造影、CTM等影像学检查手段。
旋转带包括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它们可以增加肱骨头在关节盂内的稳定性。这些肌腱的撕裂和炎症常发生在需要肩关节极度外展的反复运动中(如棒球,自由泳,仰泳和蝶泳,举重,球拍运动)。当上肢前伸时,肱骨头向前撞击肩峰与喙肩韧带,引起冈上肌腱损伤。慢性刺激可以引起肩峰下滑囊炎,无菌性炎症和肌腱侵蚀。急性的巨大暴力可以导致旋转带断裂。如果无视疼痛继续训练,会导致冈上肌肌腱止点骨膜炎甚至肌腱止点撕脱
反应性关节炎是关节外感染诱发的关节炎症,并不是病原体直接感染关节所致。肠道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是肠道感染后发生关节炎。Aho于1973年首次提出反应性关节炎这一概念。反应性关节炎包括瑞特综合征和风湿热两种疾病。相比之下肠道感染后关节炎有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其受累关节内没有病原体。反应性关节炎和感染后关节炎之间可能并无实质性差别。
手部肌腱损伤多为开放性,以切割伤较多,常合并神经血管伤或骨关节损伤,也可发生闭合性撕裂伤。肌腱断裂后,相应的关节失去活动功能。如指浅屈肌腱断裂相应指近侧指间关节不能屈曲;指深屈肌腱断裂,表现为远侧指间关节不能屈曲;指深浅屈肌腱均断裂,则远近侧指间关节均不能屈曲。由于手内肌仍完整,掌指关节屈曲不受影响。伸肌腱不同部位断裂,其相应关节不能伸展,并可出现畸形。
腓总神经卡压症是指腓总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受压而引起的病变。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与梨状肌症候群,是发生在坐骨神经自骶丛神经分开后,在走经骨纤维管道离开骨盆达臀部之前,因局部病变所引起的嵌压综合征。前者病变主要位于盆腔出口周围,而后者主要是梨状肌本身病变所致。
急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主要是脊柱的韧带和骨骼等损伤,肌肉受累者甚少。比较轻微的椎体挤压骨折或关节突骨折,常因外伤较轻或症状不明显而被忽略,后遗慢性腰腿痛。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急性单纯外伤性脊椎病性腰腿痛,发生于腰骶的骶髂关节,其病变有时单发于一处,有时两处同时发生。因此单纯外伤性脊椎病腰腿痛又可分为,腰骶关节损伤;骶髂关节损伤;及腰骶与骶髂关节合并损伤等三种腰腿痛。
创伤性寰-枢椎不稳定是指该部骨和韧带结构遭受暴力损伤,丧失正常功能和稳定作用,可导致寰枢椎脱位或半脱位,引起神经压迫症状。从齿突的解剖来看,其上方有附着至枕骨大孔前缘的齿突尖韧带,两侧有附向枕骨髁内侧缘的翼状韧带,这组韧带与寰椎横韧带相协调维持了颈枕及寰枢关节间的稳定与活动。但如果头颈向前极度屈曲,或向后极度仰伸,或向左右剧烈旋转时,由于这组韧带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因而可引起齿突骨折,并可随着暴力的
肱动脉损伤 ,好发于儿童,主要引起前臂及手部肌群的缺血性挛缩,一旦肱动脉完全受阻,由于肘关节血管网血供不足而无法逃脱前臂以远肌群缺血性坏死的厄运,为了避免这种永久性残疾的后遗症,应运用各种检查手段,包括手术切开探查等,如此方可避免这一严重后果。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与梨状肌症候群,是发生在坐骨神经自骶丛神经分开后,在走经骨纤维管道离开骨盆达臀部之前,因局部病变所引起的嵌压综合征。前者病变主要位于盆腔出口周围,而后者主要是梨状肌本身病变所致。
寰枢椎脱位是一种严重疾病,由于寰椎向前或向后脱位,压迫上颈髓,病人可因头颈部轻微伤或颈椎过度屈伸而突然出现硬瘫,甚至呼吸肌瘫痪而死亡,因此,临床上要对本病有足够的认识,及时诊断,恰当处理。
掌指关节是由近节指骨基底、掌骨头、掌板、侧副韧带、副侧副韧带及关节囊所组成的双轴关节,具有屈-伸、内收-外展和一定量的环绕回旋运动。其中,屈-伸运动幅度最大。掌指关节脱位多见于拇指和食指,发生于其他手指者少见。且多为掌侧脱位,背侧脱位者罕见。通常是手指于过度伸展位,受到纵向而来的暴力,致使掌指关节的掌侧关节囊破裂,掌侧纤维板从膜部撕裂。掌骨头通过破裂的关节囊,并从屈指肌腱的一侧,脱至手部掌侧皮下,
胫神经自坐骨神经分出后垂直下行,在腘窝中线下行至腘肌下缘,进入比目鱼肌的深面,成为胫后神经。胫神经有运动支至腓肠肌、比目鱼肌、跖肌、腘肌、胫骨后肌、趾长屈肌和长屈肌。下行至跟腱与内踝之间,通过屈肌支持带,分成足底内外侧神经,支配足底肌肉及足底皮肤感觉。
骨硬化病(osteopetrosis),又称大理石骨症(manble bone),或称原发性脆骨硬化症(osteosclerosis fragilis)。它是一种少见的全身性骨结构发育异常的先天性疾病,颅骨为好发部位之一。骨质极为密,并失去原来的结构,犹如大理石。但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尚可以伴贫血、眼萎缩及耳聋等情况。为罕见病,往往因骨折或其它情况作X线检查时才发现。男性稍多于女性。一般认为,绝
DeSeze和Robinson等(1947)对肩峰下的特殊构造以及大结节的运动轨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第二肩关节的命名。欧美文献中又称其为肩峰下关节。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acute hematogenous osteomyelitis)也称急性骨髓炎,因为多数病例系化脓细菌经血行侵袭骨髓内结缔组织所引起的炎症。少数从邻近软组织感染扩散而来或继发于开放骨折。若不及时治疗,会使骨结构破坏发生残疾,甚至感染扩散,危及生命。有些病例可转成慢性病变,病程冗长,由于多见于儿童,可能影响小儿营养和生长发育。
较相对少见,在诊治方面一般多无难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淋病性关节炎(gonococcal arthritis)是急性关节炎的一个特殊类型,是由淋球菌经性传播引起的关节炎。在国外,淋球菌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感染。波士顿大学医疗中心报道,淋球菌性关节炎患者是其他化脓性关节炎患者的2倍。在国内此类患者也有增多趋势。经性传播感染的淋病在急性或亚急性发病2~3周时,淋球菌可经血行感染到达关节,引起关节发病。膝关节患病率最高,其次是足部、手部关节以及肘关节,多
所谓移行脊椎系指颈、胸、腰、骶等各段脊椎于交界处相互移行成另一椎骨的形态者,或称之为“过渡脊椎”。此种情况虽可见于颈、胸各段,但绝大多数病例发生在腰骶部,因此本节主要阐述腰骶部的移行脊椎。
胸锁关节由膨大的锁骨内端与胸骨切迹的关节面构成,其间有一软骨盘。胸锁关节的稳定主要靠关节囊、前后胸锁韧带和锁骨间韧带,正常的胸锁关节约有40左右的活动范围。锁骨近端及胸骨近端及胸骨柄相连接的关节发生分离移位。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淋巴管瘤是一种由新生淋巴管组成的良性肿瘤,多发于软组织,发生在骨内者极其罕见,据统计占原发性骨肿瘤的0.03%,占良性骨肿瘤的0.06%。淋巴管存在于骨膜中,当骨髓附近有淋巴管瘤样囊肿时,骨内可显出与囊肿相交通的异常扩张的淋巴管。
由多个运动节段组成的脊柱,在遭受过度的运动或外力时即可引起损伤。致伤暴力包括过度的前屈、后伸、挤压、分离、剪切和旋转力等,凡超过生理极限即可引起损伤。按照Denis三柱概念,爆裂骨折已成为脊柱骨折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一型,如处理不当,易引起意外。Denis等人强调,当椎体的后壁和后部纤维环等结构,即包括后纵韧带的中柱一旦遭受破坏,则可造成前屈状态下的不稳定,并把此种累及前柱和中柱的骨折定义为爆裂骨
1951年,Seyffarth首次报道了旋前圆肌综合征(round pronator syndrome),17例病例均为正中神经通过旋前圆肌或指浅屈肌时神经受到卡压所致。当时其描述的旋前圆肌综合征并非都为旋前圆肌卡压,因此,临床命名并不确切。然而,由于临床长期将此类病变称为旋前圆肌综合征,所以,这一命名沿用至今。
股四头肌在跑跳时起屈髋伸膝作用,而腘绳肌是其拮抗肌。当绳肌强度小于股四头肌的60%时,容易损伤。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又称Bennett骨折脱位,是一种极不稳定的骨折。拇指腕掌关节是由第1掌骨与大多角骨构成的鞍状关节,灵活而稳定。当第1掌骨处于轻度屈曲位,受到纵轴上的外力作用时,于第1掌骨基底部产生一个骨折线由内上斜向外下方的关节内骨折,在内侧基底部形成一个三角形的骨块。该骨块一般小于基底部关节面的1/3,由于掌侧副韧带附着,它将继续保持与大多角骨的位置关系;骨折远侧段,亦即第1掌骨则由于拇
脊髓脊膜膨出是部分性脊柱裂中的常见类型,指在脊柱裂的基础上,椎管内的脊膜和(或)脊髓神经组织向椎管外膨出。若脊髓神经组织与脊膜同时膨出,而膨出囊有完整的皮肤或假上皮覆盖,称为脊膜脊髓膨出。
股骨髁上骨折为发生在股骨内外髁上5cm以内的骨折,不应包括内外髁部骨折和髁间骨折(AO股骨远端A型骨折)。髁上骨折一般为关节囊外骨折,而髁部骨折(股骨远端B型骨折)及髁间骨折为关节囊内骨折。但髁上骨折与髁间骨折常相互波及,又称经髁间的髁上骨折或股骨远端C型骨折。
手掌深部刺伤或由化脓性腱鞘炎蔓延引起掌深面两个相毗邻的潜在间隙的急性感染。
淋巴丝虫病(lymphatic filariasis)由班氏、马来和帝汶丝虫引起。其临床特征主要是急性期的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以及慢性期的淋巴管阻塞及其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亦有不出现明显症状而仅于血内有微丝蚴者,即所谓“丝虫感染”。这几种丝虫的微丝蚴都具有较严格的夜间出现于外周血流中的特性。在我国丝虫病流行于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64个县、市(未包括台湾省)。据防治前调查统计,全国有丝虫病人
梅毒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性病,近年来又有新的发生。骨与关节的梅毒是全身性梅毒感染在骨与关节的表现。由于感染时间和途径的不同,梅毒又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因梅毒孕妇体内的梅毒螺旋体侵犯胎盘后,经脐带静脉而侵入胎儿之后致病的,属于先天性梅毒。此类梅毒早期即可以产生骨关节病变。后天性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皮肤或粘膜接触,自裂口及破损处侵入而致病,在二,三期的时候会引起骨骼的改变。
幼年型关节强硬性脊椎炎即幼年强直性脊柱炎(juvenile ankylosing spondylitis,JAS)是指16岁以前起病,以骶髂和脊柱等关节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
骨膜软骨瘤亦叫骨皮质旁软骨瘤。它是源于骨膜或骨膜下结缔组织的一种良性软骨瘤。1952年Lichtenstein和Hall首先报道这一肿瘤。
一、概述:田径运动员在奔跑时跖骨头会产生很大的应力,特别是第1,第2跖骨头。而第2,第3,第4跖骨头由于其干骺端较薄弱,容易造成骨折。危险因素包括弓形足,穿减振质量差的鞋和骨质疏松。
肥大性骨关节病(hypertrophic osteoarthropathy,HOA)是一种由于骨周围软组织增厚,广泛性骨膜新骨形成而导致的综合征。临床以杵状指(趾)、广泛性骨膜新骨形成和关节疼痛、积液为主要表现。
椎管内转移瘤压迫脊髓较为常见,因绝大多数患者一旦诊断为椎管内转移瘤后往往接受单纯的放疗或手术加放疗,或放弃治疗。因此,确定转移瘤的准确来源亦较为困难。椎管内转移瘤原发病灶有时难以确定,癌细胞转移途径类似于脑转移,主要经动脉,静脉,淋巴系统及蛛网膜下腔脑脊液播散,全身各处的恶性肿瘤均可转移到椎管内,肺癌,肝癌,乳腺癌,甲状腺癌,消化道癌及其前列腺癌均可经动静脉系统转移至椎管,淋巴系统肿瘤如淋巴肉瘤,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 级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的华西坝,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她就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追溯历史,华西医院起源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基督教会1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一、历史沿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前身是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1953年10月,总后方勤务部卫生部决定将“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改为“军委直属机关医院”。1954年7月,总后方勤务部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瑞金医院建于1907年,原名广慈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着百年的深厚底蕴。医院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893张(
擅长: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儿内、急救专业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经验。特别擅长各种休克、中毒、抽搐等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
擅长:主任医师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汉族,陕西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
擅长:主任医师
196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学,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