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老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状态,更是影响寿命的一大因素。近期,美国耶鲁大学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和那些不担心自己衰老的人相比,惧怕衰老的人反而老得更快,也更容易患上老年痴呆症等疾病。
人终将走向衰老,当青春不在,皱纹渐渐爬上脸庞,你该如何面对?权威专家教你与衰老和平相处,纵使年龄增长,也拥有年轻健康的灵魂。
受访专家:
中日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彭丹涛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杨萍
中国人全球最怕老
人们对于衰老的畏惧和担忧随着年龄增长与日俱增,这一点在中国人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一项由英国保险机构组织对全球12.562万人进行的调查显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最怕老。
在45~54岁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自己已经老了;28%的中国受访者承认会因此感到沮丧,并联想到孤独、疾病等消极字眼。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文化常刻意强调人老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是一种最大的错误,更是一种自我约束,抹杀了老年人晚年精彩的可能性。”杨萍认为,老人“怕老”不仅仅因为恐惧,更有一些客观存在的原因。
怕生病。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余寿中有2/3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
重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连年上升,不相匹配的却是国人“未富先老”、“未富先病”,沉重的疾病负担让中老年人不敢老,不敢病。
怕孤独。《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报告显示,目前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大多数老年人的晚年只能同配偶居住或独居。孤独正在成为很多老人的常态。
怕没用。杨萍表示,“老无所用”是中国老人的普遍心态,尤其在退休后,不工作不学习,很快就陷入了“无用论”,缺乏认同感和价值感。
许多中青年也认为老年人缺乏学习能力,对新事物缺乏认知和兴趣,脾气倔强而不近人情,避之不及。
怕老伤身又伤心
彭丹涛表示,心理因素是诱发疾病的内因之一,消极的性格、思维、情绪都会成为致病危险因素。总是“怕老”,无疑会增加焦虑感,干扰脑神经,影响全身健康。
1.老痴风险增加
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对74名男性和女性跟踪调查28年后发现,在试验前就存在负面衰老情绪的人,大脑的记忆中心——海马体的萎缩程度要比没有这种情绪的人快3倍,进而增加患上老年痴呆的风险。
2.免疫力下降
英国老年痴呆症研究中心劳拉·菲普斯博士表示:“人们对年龄的消极刻板印象,可能会导致压力水平变化,影响大脑健康。”
彭丹涛解释,当脑神经接收到外部信息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神经回路,由此产生记忆。如果接收者处于焦虑或抑郁状态,就会干扰大脑记忆,造成记忆力减退,进而影响和干扰其他身体循环,造成免疫力下降。
3易患抑郁症
彭丹涛说,中国老人很奇怪的一点是“怕老又服老”。心理上在意“老化”,又在行动上积极向老年人靠拢。
比如,有些老人身体还很健康,但在理念上认为自己该“享福”了。于是基本生活、吃穿住行、财务等琐事懒得打理,也不动脑筋,不爱外出,不喜劳动,长期依赖照料人员。
长此以往,机体功能减退,缺乏新鲜事物刺激,容易患上认知障碍、抑郁症,脾气变得暴躁、没耐心。
面对疾病,怕老的老人会走两个极端:小题大做和放弃治疗。
怕老的人有时会很“惜命”,过度关注健康,老怀疑自己得了这病那病,只要连续几天睡不好觉,就会忧心忡忡。
而真正患上疾病,“怕老”的心态又会让他们对治疗抱以消极态度,懈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