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老年人保健品的品牌及种类越来越多,铺天盖地的广告使得老年人保健品市场炙手可热,那么老年人要如何分辨眼花缭乱的保健品呢?
2008年做的一项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是保健食品第一主力消费群,占42%;40—60岁中年女性占35%,为第二主力消费群。”即中老年人是保健品消费的主要人群,而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会加入到其中。
从调查结果能看出,保健品市场潜力巨大,但国人购买时还存在不少误区。首先,90.5%的人在购买前并未咨询过医生,近七成人自己去药店或保健品店购买,这也恰恰成为商家钻空子的原因。现在市场上的保健品大多为保健食品,商家在宣传中故意混淆保健食品与药品的概念,明示或暗示其有治疗作用,实际情况是再好的保健食品也不能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老百姓之所以会错,可能和获得信息的渠道有关。调查显示,经亲友介绍,从报纸、电视、网络上了解相关信息的人占到了75%,结果吃了劣质或并不适合你的保健品,轻则经济受损,重则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41.7%的人就表示,吃了保健品,身体没见好,反而还有副作用,32.5%的人虽对身体无损,但吃后无任何功效。
就保健品的功能而言,三成人会购买补充维生素的,21.4%的人选择补钙、补铁类的,而实际上,这类保健品并非是你身体里最需要的,如果乱吃,摄入了超出生理需要的营养素,就可能出现过量、中毒等情况。比如长期大量食用维生素D会引起高钙血症;蛋白质过量摄入,则会增加肝肾负担;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比较高,一些不法销售商就会针对其心理,设下骗局。另外,老年人特别迷信“权威专家”,不能辨别真伪。销售商往往会讲一些老人弄不明白的专业知识,让他们觉得问题严重,不马上买都不行。有些销售商则是利用“赠药”、“免费试用、出游”或“免费体检”等手段,吸引老年人。
因此,中老年人想避免保健品消费误区,应该了解以下建议:首先,老年人由于判断能力比较弱,最好让子女代劳。若要了解健康知识,最好参加由正规医院组织的活动,谨慎参加保健品厂商组织的保健讲座。其次,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批号的产品,注意包装上有无生产产地、厂商、联系方式、批号等。再次,保健品不是药品,越是听起来完美无缺的,越可能有假。如号称可以治疗或治愈所有疾病,或说“绝对安全”、“完全没有副作用”,都要在心里打个问号。最后,看准问题再出手。保健品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般要吃3—6个月才能有效,购买前,最好咨询专业人士。仔细研究说明书也必不可少。要熟悉这种保健品的服用方法和不良反应,如空腹吃好还是饭后吃好,不能和哪些药物一起吃等。
或许由于广告的效应以及盲目跟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用购买老年人保健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孝心,其实,在购买这些保健品时一定要对产品有足够了解之后再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