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黏膜受损的症状:
肠黏膜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合适的营养摄入、肠道细菌生态平衡、正常的肠道血液供应、正常的肠蠕动功能和健全的免疫系统。这些因素失常本身虽不至于影响肠黏膜连续性的完整,但易导致肠黏膜受损,使其更新、修复能力下降。
1、肠内营养物质的影响由于肠上皮细胞70%的营养供应来自肠腔内的直接吸收,在经过禁食及长期的肠外营养后,肠黏膜处于饥饿状态,肠黏膜细胞萎缩,肠细胞间紧密连接部分发生分离和增宽,使细菌及其产物通过细胞旁通路,进入肠系膜淋巴结和门静脉循环,造成细菌移位,引发肠源性感染。禁食48小时,可导致肠黏膜屏障的损伤。禁食组小鼠的肠黏膜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学改变,同时禁食组的大鼠肠系膜前淋巴结细菌培养阳性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2、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肠道微生态系统占人体微生物总量的78%,数量大,品种多,人类肠道细菌有1kg千克,活菌多达1012~1013个,这些正常菌参与宿主的代谢、免疫、生化和生物拮抗等多方面的作用,以维持微生态平衡。肠道的正常菌群由高密度的原籍菌群和部分低密度的外籍菌群及环境群构成,并按一定数量和比例分布在胃肠道的不同节段和部位,从而发挥其作用。促进肠源性细菌移位的独立因素是回肠损伤评分,而抑制其发生的独立因素是双歧杆菌量。肠道菌群具有定植性和繁殖性,可阻止外菌群在肠道内的定植和繁殖,其中厌氧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对机体的定植抗力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