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毒素性细菌性肠炎:病原体主要感染小肠,因此基本临床表现是腹泻次数较多,为大量水样便,无脓血,一般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感,常伴有呕吐,容易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全身中毒症状较轻。
侵袭性细菌性肠炎:此类肠炎的基本临床表现是:全身毒血症明显,有高热,重症病人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大便可呈黏液脓血便,便量少,便次多。腹痛明显,呈阵发性绞痛。
急性肠炎是由于进食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饮食不当,如过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肠道黏膜的急性炎症性改变。其病理表现为胃肠道黏膜的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有时伴有出血及糜烂。在我国以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无性别差异,一般潜伏期为12―36小时。
由于呕吐和腹泻在某种情况下对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如食物中毒或误服毒物,不仅不应给予止泻药,相反,应给予催吐和泻下药,以促进毒物的排出。如果因消化道炎症而引起的呕吐和腹泻,为了减少水盐代谢及电解质平衡失调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应在积极治疗病因的同时,给予止吐及止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