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系辞》曰:“天地氤氲、万物化生。”认为“气”是构成宇宙世界,万物产生的基本物质,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被中医学吸收而成为了人体“气”的基本概念。《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其说明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形体是以“气”为基本物质构成。《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生,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则说明“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中医理论将人体“气”的生成来源分为三方面:一是禀受父母先天精气。二是饮食物营养之气,三是吸收自然界清气。三者再通过人体肺、脾胃、肾的生理功能综合而成人体之“气”。
“气”在人体的生理功能有五个方面:一是推动作用:“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它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血的生成与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均起着推动作用和激发运动作用。二是温煦作用:人体的体温,是依靠“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恒定: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也要在“气”的温煦作用下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血和津液物质、也要依靠“气”的温煦作用,进行着正常的循环运行,故有:“血得温而行,得寒而凝”之说。三是防御作用:“气”的防御作用主要体现于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体内。四是固摄作用:“气”固摄血液,可使血液循脉而行、防止其逸出脉外。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和精液等的正常分泌排泄,防止无故流失。五是气化作用:“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使体内物质互相转变成能量消耗:即新陈代谢。所以中医理论认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物质。
熟知人体“气”功能作用,运用其特性,通过自身修练,自我调整,自我控制,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调动人体内部潜在机能,不仅能为疾病的自愈创造有利条件,也为药物在人体内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这就是熟而皆知古往今来“养生术”,现代的“气功”。练“气功”的益处古往今来均以肯定。但其不利因素古今也认识到,古代养生家言养生无道均可“走火入魔”,也不是今人才发现练“气”无方法会产生“偏差”。当今的“气功热”却盛过历代高峰,当然这也是文化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原神秘的“养生术”公开化而普遍于大众化,正因为这种大众化,使一些练“气功”者,由于多种原因而出现身体不适症状,即“气功偏差”。这一来又使人们畏惧于练“气功”。影响了“气功”的科学发展。对此解决“气功偏差”的问题是社会各界呼吁之重题。医学界、气功界均有争论,各谈之观点防治法则。是好的事,有利于气功科学研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