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发展史演译膏药方化

作者:养生专家  时间:2013-10-08 00:00:00  来源: 大众养生网

膏药发展史演译膏药方化-大众养生网

 

中医应用贴敷膏药治疗疾病的历史由来已久。膏药是应用中药制剂采用贴敷的方法施于皮肤、孔窍、俞穴或病变部位以达到去除疼痛和治疗疾病效果的一种方法。膏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研究改进总结出来的一种简便、独特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早在公元前1300年的甲骨文中,对中医外治的经验体会便有了大量的文字描述。春秋战国时期,在《黄帝内经》中,有“桂心渍酒,以熨寒痹”,用白酒和桂心涂治‘风中血脉’,被后世誉为膏药之始,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河。晋朝葛洪《肘后备急方》首次记载了用生地黄或栝蒌根捣烂外敷治伤;用软膏剂贴敷疗外伤。

 

贴敷疗法能治多种疾病,道理同于内服,只不过给药途径不同罢了。服药须先入经脉,能入者乃是药物的气味。贴敷之药切近皮肤,彻到肌肉之中,也同样能将药之气味透过皮肤直达经脉,摄于体内,融化于津液之中,与之合而为一,具有内外一贯之妙。

 

贴敷疗法发生功效,多因药物贴于皮肤后,通过药物的渗透,吸收或药物对俞穴的剌激,对局部发生直接作用或通过经络的网络传导,达到剌激机体,调整系统功能的效果。

 

在经络理论中,皮部是经脉功能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的所在,居于人体最外层,是机体的保卫屏障,具有卫外、安内的功效,起到对外接受信息,对内传达命令的作用,是机体的受纳器和效应器。

 

因此,皮部在人体的生理、病理和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通信联络作用。贴敷是借助药物贴于皮部,对体表形成特定剌激,并通过透皮吸收和经络剌激,激发并调整体内紊乱的生理功能,使各部位之间的功能协调一致,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的作用,以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不过在贴敷膏药时也要讲究方法和时间。比如扭伤时就不能马上贴敷膏药,以防止膏药的舒筋活血作用,造成更大的血肿,而是应该在24小时后在医生的指点下再行应用。

  • 男科医院
  • 妇科医院
  • 皮肤科医院

猜你喜欢


相关问答


养生食疗

药企品牌推荐

查看更多>>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 饮食
  • 偏方
  • 减肥
  • 美容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