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营养饮食 食物相克 食物热量

小肠类癌(小肠类癌 )

别名: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80%能够有效控制不再发展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肚子疼 腹胀 水肿 流泪 肝脏肿大
并发症:
哮喘 肠梗阻 肠套叠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胃肠外科 肿瘤科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

小肠类癌是怎么回事?

小肠类癌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小肠类癌来源于肠壁腺泡的细胞,是一种能产生小分子多肽类或肽类激素的肿瘤,即APUD细胞瘤。

  二、发病机制:

1.组织化学与免疫组化:

小肠类癌起源于肠黏膜腺管基底部的Kulchitsky细胞,Kulchitsky细胞又称肠嗜铬细胞,典型的肠嗜铬细胞内含有分泌颗粒,在组织化学水平上具有亲银性,故又称嗜银细胞癌。小肠类癌重氮反应阳性,黏膜染色通常阴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如NSE、chromogranin A、synaptophysin等阳性,提示肿瘤有向上皮和神经内分泌双向分化的反应。

  2.病理形态:

  1)大体形态:

约80%的小肠癌发生在回肠端60cm的范围内,其在黏膜下生长,多为1~3cm的黏膜下结节,呈广基息肉状。偶有大于10cm者。切面呈灰白色或淡黄色,界限清楚,质硬。部分病例仅见黏膜下层局限性增厚,或呈息肉状隆起,肿瘤表面覆盖正常黏膜,溃疡或出血少见。但20%~30%的病例可为多发性癌灶,同时可有数个或数十个癌灶。另外,约20%小肠类癌患者同时存在或以后发生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其原因尚不清楚。小肠类癌生长相当缓慢。

  2)组织形态及分类:

镜下见瘤细胞较小,形态一致,为圆形或多角形,核小而规则,胞浆轻度嗜碱性,有嗜银颗粒及含脂空泡,颗粒内含5-羟色胺,瘤细胞形成巢状,有时其中有假菊形团样结构。类癌的良恶性不取决于细胞形态,因为发生转移的类癌,其细胞在形态上与局限的类癌细胞大多无差别,因此良恶性的区分以有无转移作为判断标准。

  传统的观念认为类癌属于低度恶性肿瘤,但随着对该肿瘤的深入研究及随访观察,发现不同类型的类癌其生物学行为不同,恶性程度亦不同。据此可将类癌分为三类:

  ①典型的类癌:

是由紧密排列的多灶性实性团块或小岛所构成,可排成小梁状、缎带状、小管状、腺泡状或菊形团样。瘤细胞较小,大小较一致,呈圆形或多边形,细胞边界不清晰,染色质均细,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属于低度恶性肿瘤。

  ②不典型类癌:

其组织学特征与典型类癌相似,但瘤细胞伴一定程度的异型性,表现为核的多形性,核染色质增多,核仁清楚,核分裂象多见,并可见瘤细胞灶性坏死,属于中度恶性肿瘤。

  ③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

其形态似肺的燕麦细胞癌。癌细胞小,胞浆少,核深染,圆形或短梭形,核仁不明显,癌细胞排列呈不规则的实性团块或索状,常见坏死,属于高度恶性肿瘤。

  3.转移途径:

类癌具有恶性肿瘤浸润生长的特性,癌浸润破坏黏膜层、肌层和浆膜层以及周围脂肪结缔组织,并能浸入淋巴管,血管引起远处转移,血行转移通常至肝脏、肺。至诊断明确时,多数小肠类癌已穿透肠壁(70%~80%),可直接浸润肠系膜,引起小肠系膜缩短和缠绕。淋巴结转移较常见,约30%~40%已有单纯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最常见是肝脏(约30%),肝转移灶常比原发癌灶大数倍。有无转移与肿瘤的大小密切相关,据报道肿瘤直径<1cm时仅2%发生转移,1~2cm约50%出现转移,>2cm则80%已有转移。

  据国外报道,类癌转移程度与肿瘤大小及起源部位有关。回肠类癌在首次手术时有35%~40%可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如果肿瘤直径1~2cm手术时50%病人可发生转移,肿瘤直径大于2cm,80%~90%病人会发生转移。小肠类癌另一个表现是常与不同组织来源的第二原发肿瘤并存。类癌病人并存第二原发肿瘤多达30%~50%。

  4.生物学特性:

小肠类癌是一种APUD细胞瘤,可分泌一些血管活性物质,如5-羟色胺、缓激肽、组织胺及儿茶酚胺等40多种肽类激素。5-羟色胺被肝脏及肺内的单胺氧化酶分解为5-羟吲哚乙酸,经尿液排出体外。若肿瘤释放大量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未能及时被全部分解,则可引起类癌综合征。约10%的小肠类癌患者出现典型的类癌综合征,此时,绝大多数已有肝转移。估计在出现类癌综合征之前,小肠类癌平均已生长了9年。

  产生类癌综合征的主要物质是血清素和缓激肽,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经门静脉血流入肝脏,由用细胞灭活后再经肺细胞灭活,只有当肝内转移肿瘤分泌大量活性物质直接释入肝静脉分布到全身,或肿瘤释放出大量活性物质未被全部破坏时,患者才可出现类癌综合征。血清素对周围血管和肺血管均有直接收缩作用,对支气管也有强力收缩作用;对节前迷走神经和神经节细胞有刺激作用,使胃肠道动力增加,分泌增多。循环血清素浓度增高还可引起心内膜纤维化。

  类癌属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胺(amine)含量高;

②能摄取胺的前身物质(amine precursor);

③含有氨基酸脱羧酶,通过脱羧作用(deearboxy-lation)使胺前身物质转化为胺肽类激素。

  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出现,可引起类癌患者一系列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的整个过程。目前所知类癌组织细胞所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有:5-羟色胺(5-HT)、组织胺、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神经降压素、胰多肽、P物质、缓激肽、儿茶酚胺、前列腺素、胃动素、肠抑胃肽、胃泌素等。一个脏器的类癌组织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而不同脏器的类癌组织可含有同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在上述众多的生物活性物质中,多数学者公认5-羟色胺及激活的缓激肽是引起类癌发作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在类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

  小肠类癌在发生上属于中肠型类癌,形态学较典型,分泌大量5-羟色胺。在正常情况下从食物中摄取的色氨酸,98%用于合成烟酸和蛋白质,仅有2%色氨酸用于5-羟色胺的合成,而类癌组织细胞把60%的色氨酸摄取合成5-羟色胺。色氨酸进入类癌组织后,首先进入类癌细胞的肠色素颗粒,在其中经色氨酸-5-羟基酶作用转化为5-羟色氨酸,再经氨基酸脱氨酶作用转化成5-羟色胺,此时由类癌组织细胞释放进入血液,分别运送肝、肺,在这些脏器中经单胺氧化酶作用转化成5-羟吲哚乙醛再进入肾脏,经乙醛脱氢酶作用最终变成5-羟吲哚乙酸,由尿中排出体外。

  正常人血液中5-羟色胺浓度不高,不会出现类癌症状,而类癌病人其癌组织细胞将50%~60%的色氨酸摄取并用于合成5-羟色胺,故血中5-羟色胺水平明显增高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小肠类癌细胞产生的65%的5-羟色胺经肝脏灭活,后再经肾脏进一步灭活以5-羟吲哚乙酸的形式排出体外,故血中5-羟色胺水平不高,不会出现明显的类癌症状,但尿中5-羟吲哚乙酸含量明显增高。随着类癌病变的加重,一方面其类癌组织细胞产生的5-羟色胺过多,超过了肝、肺的灭活能力;另一方面,胃肠道类癌多产生肝脏转移,又可使肝脏对5-羟色胺的灭活能力减低,此时血中5-羟色胺水平明显增高,病人因之可出现临床症状。血中5-羟色胺逐渐增高,病人的症状就越明显。如类癌细胞分泌过多的肽胺类激素可产生典型的类癌综合征。

小肠类癌相关医生

更多>

  • 曾继宗,主任医师
    曾继宗 主任医师
    未开通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肿瘤科

    擅长疾病: 普外科肿瘤的诊断治疗

  • 王庆平,主任医师
    王庆平 主任医师
    未开通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肿瘤科

    擅长疾病: 肝胆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腹部肿瘤胃癌、大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有丰富临床经验

  • 苏长青,主任医师
    苏长青 主任医师
    未开通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肿瘤科

    擅长疾病: 肿瘤学

  • 吴敏,主任医师
    吴敏 主任医师
    未开通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肿瘤科

    擅长疾病: 各种细胞类型肺癌的治疗;肿瘤热疗;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结直肠癌治疗;纤支镜诊断治疗。

小肠类癌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院

专家推荐

  • 李秀莲

    李秀莲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擅长: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

  • 卢秀英

    卢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儿内、急救专业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经验。特别擅长各种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时华

    席时华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眼底疾病及小儿弱视诊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青光眼、泪道疾病及眼外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主任医师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汉族,陕西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

  • 热西提

    热西提 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主任医师

    196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学,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全国

推荐问答

每天早上起来喉咙痛是怎么回事?

早晨起床时喉咙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干燥的空气、过敏反应、感冒或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病(GERD)导致的胃酸刺激喉咙、过度使用声带或吸烟等。此外,睡眠时不正确的呼吸方式,如口呼吸,也可能导致喉咙干燥和刺激。为了缓解症状,建议增加室内湿度、避免过敏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适量饮水以及避免刺激性食物和烟草。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喉镜检查费用是多少?

喉镜检查费用因地区、医院等级和检查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基础的喉镜检查费用可能在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如果需要进行更详细的检查或者附加其他检查项目,费用可能会更高。为了得到准确的费用信息,建议直接咨询所在地的医疗机构,了解具体的检查项目和收费标准。此外,部分医保政策可能覆盖喉镜检查费用,患者可以咨询医保部门了解相关政策。

月经期饮酒怎么办?

月经期饮酒可能加重痛经症状,影响身体健康。建议尽量避免在月经期间饮酒。若已饮酒,应适量饮水,促进酒精代谢,减轻对身体的影响。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不适。若出现严重不适,如剧烈腹痛、出血量异常增多等,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手上长硬疙瘩是怎么回事?

手上长硬疙瘩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皮肤炎症、囊肿、疣状生长、纤维瘤等。这些硬疙瘩可能是由于皮肤受到刺激、感染、免疫系统反应或遗传因素引起的。例如,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而囊肿可能是由于皮肤下组织液积聚形成的。在某些情况下,硬疙瘩可能与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对于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必要的检查,以便确定疙瘩的性质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腰部和臀部疼痛是怎么回事?

腰部和臀部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肌肉或韧带拉伤、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关节炎、骨折或骨质疏松等。疼痛可能因姿势不当、过度劳累、肥胖、长期站立或坐着、遗传因素或慢性疾病而加剧。诊断需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可能包括物理治疗、改善生活习惯、减轻体重、避免重复性活动和使用辅助设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黄连素能治胃病吗?

黄连素作为一种中药成分,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因湿热引起的腹泻、痢疾等胃肠道疾病。对于部分胃病患者,如胃炎、胃溃疡等,黄连素可能通过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等机制发挥辅助治疗作用。然而,黄连素并非胃病治疗的主要药物,其疗效因人而异,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胃病的治疗需综合考虑病因、病理类型及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