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多为螺旋杆菌造成。
二、发病机制:
1.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上接食管,下连十二指肠。胃的形状和大小随其内容物的多少而不同,充盈时膨大,空虚时可缩成管状。胃有前壁和后壁,前后壁相连处呈弯状,为胃的小弯和大弯,胃的入口为贲门,出口为幽门。胃可分成4个部分:贲门部、胃底部、胃体部和幽门部。胃的粘膜层内含有许多腺体,以其部位不同分为3种:贲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
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分别是由胃底(体)腺的壁细胞和主细胞所分泌的,胃底腺的分布约占全胃的4/5,而且以胃体部为主。从病理解剖上可以证实溃疡的发生与胃酸有关,这是因为溃疡好发部位不在产酸的胃底腺区域,而在与之接触的最近的小弯侧和幽门前区,也就是胃底腺和幽门腺交界的地方。由于幽门腺分布的区域有时可沿小弯侧向上延伸,故不少溃疡可发生在小弯上端和贲门区域。
就胃的整体而论,则发生在后壁较前壁多见,如果胃溃疡病人施行了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发生的吻合口溃疡位置同样也不是在产酸的残胃,而是在邻近吻合口的空肠。所以说,胃溃疡一般发生在胃体和胃窦交界处偏向胃窦的一侧,且以小弯侧多见。有报告说,约有90%的病人溃疡发生于幽门腺区。其它部位的溃疡则比较少见。
2.十二指肠上接幽门,下续空肠。是小肠中最粗最短、大部分位置固定的一段。全约25cm,呈“C”形环抱胰头。
分为四部分:(1)冠部:甚短,相当于X线钡餐所见的球队部,为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2)降部:与冠部呈锐角下行,胆总管和胰管开口于此处;(3)横部:自降部向左平行,肠系膜上动、静脉在横部的末端前方下行;(4)升部:与空肠相接,系于十二指肠悬韧带。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的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及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的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及源于肠系膜下动脉是十二指肠的主要血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