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营养饮食 食物相克 食物热量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小儿急性淋巴细胞... )

别名:
儿童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经过化疗后,5年生存率在40%
多发人群:
儿童人群
发病部位:
血液血管 骨髓
典型症状:
便血 抽搐 食欲减退 齿龈出血 活动后气促
并发症:
败血症 贫血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儿科 血液科 肿瘤科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一、体格检查

  可见增大的肝脏和脾脏,皮肤青紫(瘀斑)及出血现象(瘀点、紫癜等)。

  二、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WBC)计数

白细胞总数可高于100*109/L,约30%在5*109/L以下。低增生性ALL时白细胞数可很低,高增生性时可高至数十万。

  全血细胞计数(CBC):提示贫血及血小板计数偏低,网织红细胞正常或低下。贫血程度轻重不一,发病急者,贫血程度较轻。血小板大多减少,约25%在正常范围。

  1.外周血象

类似再生障碍性贫血,三系均降低,也未见幼稚细胞。较多患儿外周血中可见到幼稚细胞。未成熟淋巴细胞在分类中的比例可因诊断早晚和分型而不同。多数超过20%,亦有高达90%以上者。少数病人在早期不存在未成熟淋巴细胞,此类白血病分类中以淋巴细胞为主。外周血象红系、髓系和巨核系中常有≥2系的异常变化,多数患儿有贫血。贫血一般为正细胞正色素性。但严重者,其MCV可能增高,可能由于骨髓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少数患儿可因外周血变化不明显或基本正常而被忽略并延误诊断。

  2.骨髓穿刺

细胞数增加(细胞过多)以及淋巴母细胞增加。外周血的异常变化不能作为白血病的诊断依据,当临床怀疑白血病时,需及时作骨髓穿刺涂片以明确诊断。

  3.脑脊液检查

ALL应常规作脑脊液检查,包括脑脊液常规细胞计数及分类、生化、离心甩片找肿瘤细胞。

  4.出血时间

延长,可能由于血小板质与量异常所致。白血病发病时可造成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减少,从而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出血。

  肝功能检查:SAST轻度或中度升高。由于骨髓白血病细胞大量破坏,致使LDH增高。

  三、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平片检查:有5%~15%的患儿可见纵隔增宽和肿物,为胸腺浸润或纵隔淋巴结肿大。

  骨X线平片:长骨片约50%可见广泛骨质稀疏,骨干骺端近侧可见密度减低的横线或横带,即“白血病线”。有时可有虫蚀样病变,可见骨质缺损及骨膜增生等改变。

  腹部B型超声或CT :可发现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肾脏、肝脏的浸润性病变及腹腔淋巴结肿大。有骨浸润时骨扫描有异常浓集灶。

  四、分型检查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细胞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和分子遗传学(Molecular)分型,即我们常说的MICM分型所以,如果考虑是白血病,需要做上述检查,一是确诊白血病,二是确定白血病类型,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1.骨髓象(细胞形态学检查)

骨髓检查是确立诊断和评定疗效的重要依据。绝大多数白血病骨髓涂片表现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5%~10%的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低下,称之为低增生性白血病。诊断ALL的主要依据是骨髓有核细胞中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总和≥30%,多超过50%以上,甚至高达90%以上。有的骨髓几乎全部被白血病细胞所占据,此时正常的红系、巨核细胞系、粒系常明显受抑甚至消失。除了白血病细胞明显增生外,有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骨髓纤维组织增生,此时抽取骨髓液较为困难,称之为“干抽”现象。ALL骨髓涂片组织化学染色的典型表现为糖原呈阳性或强阳性,过氧化物酶阴性,非特异性酯酶呈阴性。仅依靠骨髓细胞形态学不能鉴别ALL还是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

  2.免疫分型

根据单克隆抗体(McAb)对白血病细胞表面分化抗原、胞浆免疫球蛋白链的反应,可将ALL分为T、B二大系列。

  3.T系淋巴细胞型(T-ALL)

约占儿童ALL 10%~15%,常表达T淋巴细胞分化抗原标志,如CD1、CD2、CD3、CD4、CD5、CD7、CD8以及TdT等。

  4.B系淋巴细胞型(B-ALL)

约占儿童ALL 80%~90%,胞浆免疫球蛋白(CyIg)从无到有,继之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的出现反映了B细胞向成熟方向发育的过程。SmIg阳性常提示为相对成熟型。B系淋巴细胞其他常用的分化抗原标记有TdT、HLA-DR、CD19、CD22、CD10、CD20以及CD24,其中CD20、CD10出现较晚,至前B淋巴细胞型才出现。成熟B淋巴细胞白血病和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一样常表达smIg。

  5.细胞遗传学检查

  染色体数量检查:染色体数<46条时称为低二倍体,当染色体<40条时预后较差。染色体>46条时称为超二倍体,而>50条的超二倍体者预后较好。

  6.染色体结构检查

常见的相对成熟B细胞型ALL染色体异常有t(8;14)、t(2;8)、t(8;22),与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同。B系未成熟型ALL常见的染色体结构异常有t(11;v)、t(9;22)、t(1;19)、t(4;11)、t(12;21)等。常见的T-ALL染色体结构异常有t(11;14)、t(8;14)、t(10;14)、t(1;14)t(4;11)等。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相关医生

更多>

  • 李秀莲,主任医师
    李秀莲 主任医师
    未开通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 曾继宗,主任医师
    曾继宗 主任医师
    未开通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肿瘤科

    擅长疾病: 普外科肿瘤的诊断治疗

  • 王庆平,主任医师
    王庆平 主任医师
    未开通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肿瘤科

    擅长疾病: 肝胆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腹部肿瘤胃癌、大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有丰富临床经验

  • 彭玉,主任医师
    彭玉 主任医师
    未开通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 小儿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院

专家推荐

  • 李秀莲

    李秀莲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擅长: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

  • 卢秀英

    卢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儿内、急救专业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经验。特别擅长各种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时华

    席时华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眼底疾病及小儿弱视诊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青光眼、泪道疾病及眼外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主任医师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汉族,陕西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

  • 热西提

    热西提 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主任医师

    196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学,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全国

推荐问答

漏斗胸是什么病?

漏斗胸,又称凹陷胸,是一种先天性胸廓畸形,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凹,肋骨连接处向内凹陷,形成漏斗状。这种病症通常在出生时或婴儿期即可发现,可能与遗传因素、胎儿发育过程中胸廓结构异常有关。漏斗胸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压迫心脏和肺部,导致心肺功能受限,影响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系统。治疗漏斗胸通常需要手术矫正,以改善胸廓形态和功能。

胸口隐隐作痛是怎么回事?

胸口隐隐作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心脏问题如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消化系统问题如胃食管反流病或胃溃疡、肌肉骨骼问题如肋间神经痛或胸壁疼痛综合征,以及焦虑或紧张等心理因素。这种症状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胸部X光或胃镜等来确定具体原因。一旦诊断明确,医生将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孕妇可以采耳吗?

孕妇在怀孕期间可以进行采耳,但需注意安全和卫生。采耳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尖锐工具,以免造成耳道损伤。同时,采耳时应选择专业的采耳师进行操作,以确保操作的专业性。孕妇在采耳时还应注意耳道清洁,避免耳道感染。此外,孕妇在怀孕期间应避免过度刺激耳部,以免影响胎儿健康。总之,孕妇在怀孕期间可以进行采耳,但需注意安全、卫生和适度。

服用左炔诺孕酮片后有何反应?

服用左炔诺孕酮片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如头痛、乳房胀痛、恶心、呕吐、月经不规律等。这些症状通常是暂时性的,大多数情况下会在几天内自行消失。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需要注意的是,左炔诺孕酮片作为紧急避孕药物,其效果并非100%,且频繁使用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并采取其他有效的避孕措施。

紫薯含糖量高吗?

紫薯,学名为甘薯属植物,其含糖量相对较低。紫薯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为淀粉,其含量大约在15%至20%之间,远低于普通白薯的25%至30%。此外,紫薯中还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有助于减缓糖分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或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来说,适量食用紫薯是一个较好的选择。然而,紫薯中的碳水化合物仍然需要计入日常饮食的总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中,以确保血糖控制得当。

脚臭会传染吗?

脚臭本身并不会传染,它主要是由于脚部出汗过多、细菌滋生以及不良的卫生习惯等因素引起的。然而,如果脚臭是由于某些真菌感染,如足癣(俗称“香港脚”),则存在传染的可能性。足癣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共用鞋袜等物品传播。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他人共用鞋袜等个人物品,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真菌的风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