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状
1.消化道症状
多数病人具有慢性腹泻,脂肪泻等吸收不良症状,如粪便色淡,油脂状,恶臭,每天排便2~3次,也可每天1次,但便量很多,腹泻可间歇性加重,变为水样便,易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但少数病儿可无腹泻,甚至发生便秘,病儿多有厌食,但偶见食欲反增加,其他症状尚有呕吐,腹痛,腹胀及脱肛等。
2.生长发育落后
由于吸收不良身高,体重常明显落后,生长速度缓慢,肌肉消瘦,尤以肢体近端明显,约30%病儿可并有牙釉质发育不良,停食麦胶蛋白后,也可恢复。
3.其他营养缺乏症
常见的有由于铁,叶酸吸收不良致营养性贫血,病儿表现面色苍白,由于蛋白吸收不良及失蛋白肠病,可致低蛋白血症,严重时致营养不良水肿,脂肪吸收不良可致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引起维生素A,D,E及K缺乏的相应症状。
4.精神症状
可有烦躁,性格改变及睡眠紊乱等, 病儿多有吸收不良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异常,如粪脂增加,血清胡萝卜素降低,木糖吸收试验减少,血红蛋白降低,低蛋白血症,及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的检查所见,但这些异常只能证明存在吸收不良,并不能肯定吸收不良是由本病所致。
二、诊断
1.活检:小肠黏膜活检有乳糜泻特征性病理改变。
2.饮食疗法:饮食疗法即饮食中去除一切含麦胶的食物后,症状迅速消失,体重开始增长,在未获取小肠黏膜标本前,不宜先采用饮食治疗,因一旦症状改善,难以肯定是自然恢复,还是饮食疗法的效果,具备上述二条即可初步诊断为本病。
3.诱发试验:诱发试验阳性,即重新试给含麦胶蛋白的饮食后,无论症状是否复发,小肠病理改变又重现,即可确诊为本病,2岁以上病儿是否需作诱发试验尚有争论,2岁以下 一般都主张进行,因为此年龄一些其他疾病也可引起类似的小肠病理改变,诱发试验应在开始饮食疗法后2年,待小肠黏膜病理改变完全恢复正常时再进行,为了避 免出现严重症状,可给少量麦食,如每天1~2片面包,多数病儿可以耐受,常需2年或2年以上肠黏膜才重新出现典型病理改变,近年发现,未经治疗的病儿血 C3补体偏低,不足半数病儿IgM降低,血清抗麦胶蛋白IgA抗体,抗网硬蛋白(reticulin)抗体及抗肌内膜(endomysium)抗体可呈阳 性,敏感,特异性均较高,结合小肠活检即可诊断,这些抗体在饮食治疗后可消失,诱发试验又可重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