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营养饮食 食物相克 食物热量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虹膜角膜内皮综合... )

别名: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症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85%
多发人群:
儿童和中年妇女,男与女之比...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眼痛 头痛 角膜水肿
并发症:
大泡性角膜病变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眼科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有哪些症状?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症状诊断

一、症状:

   1.一般表现:

ICE综合征基本为单眼受累,常见于中年人,且多为女性,男女之比为1∶2~1∶5,无遗传倾向,罕有家族史,无全身合并症或合并其他眼病,虽多为白人,但我国亦屡见报道。原发性进行性虹膜萎缩、Chandler综合征及Cogan-Reese综合征,虽为3个不同的病,实际上代表一个疾病的不同变异,由于病变的轻重程度不一,而表现出不同类型。三者中以Chandler综合征较多见,均共同以角膜内皮细胞退行性变为基本,三者间的区别主要是虹膜改变。

  ICE综合征具有慢性、进行性的病程,由早期进入晚期需10多年。早期可出现视力模糊及间歇性虹视,在晨起时多见。开始多为角膜异常及虹膜萎缩,后因角膜水肿,虹膜周边前粘连加重而导致眼压升高。因此,在不同的病程阶段视力有不同程度受累,从轻度的雾视到显著减退,到病程晚期因角膜水肿加剧及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往往有严重视功能损害,以清晨起床时视力更差些,因为经过夜间闭眼睡眠后角膜水肿加剧,而在白天角膜暴露于空气后方可脱水。与此同时常伴有眼痛、头痛等继发性青光眼症状。早期多在偶然的机会下作眼科检查时被发现,第1个体征多为虹膜异常,表现为瞳孔变形、多瞳症或虹膜出现暗斑样小点状结节。

  2.三型共有表现:

以角膜、虹膜角膜角及虹膜异常为典型ICE综合征的改变。

  1)角膜病变:

角膜内皮改变是ICE综合征的主要特征,以Chandler综合征更为常见,多伴有角膜水肿,而青光眼的严重性比其他两型较低。裂隙灯检查见中央区角膜后部有细小银屑样特征性改变,类似Fuchs角膜营养不良,但颗粒较细些。在高倍率显微的角膜内皮照相或分光显微镜检查下,可见到角膜内皮细胞的特征性改变,内皮细胞弥漫性异常,表现为不同大小、形状、密度的细胞以及细胞内的暗区存在,细胞丧失清晰的六角型外观,故称这些细胞为“ICE细胞”。这些细胞可慢慢的弥散并遮盖于全角膜。

  2)虹膜角膜角病变:

广泛的虹膜周边前粘连是ICE综合征的另一特征。周边前粘连可达到或超越Schwalbe线。可由初起细小锥状周边前粘连逐渐加剧,发展到具有宽基底的或桥状的前粘连,最终达到整个房角,引起眼压升高。大约有一半的ICE综合征患者出现青光眼,出现在进行性虹膜萎缩及Cogan-Reese综合征,比Chandler综合征严重。虽然青光眼的发生与前粘连引起的房角关闭程度相关,但亦有报道全房角均开放的病例。虹膜角膜角的组织病理学研究揭示有由一单层内皮细胞及类似后弹力层的基底膜,覆盖在开放的房角区及已形成周边前粘连的房角区。

  3)虹膜病变:

3种类型的ICE综合征的不同表现,基于虹膜异常状态的不一。进行性虹膜萎缩以显著的虹膜萎缩合并不同程度的瞳孔移位及色素膜外翻为特征。后者出现在周边前粘连最显著的对侧象限区,虹膜进行性萎缩以虹膜伸张及溶解形成的虹膜孔洞为特征。因为孔洞的拉伸使其相反方向的瞳孔变形,同时伸拉区的虹膜变薄可形成孔洞。

  经荧光素血管造影研究指出,如果溶解的孔洞不伴有瞳孔变形或虹膜变薄,非膜形成引起的周边虹膜前粘连所致,那么与合并虹膜缺血有关。

  3.三型不同的表现:

虹膜病变是区别3种类型的ICE综合征的基本点,但3型均有以下的各自特征。

  1)原发性进行性虹膜萎缩:

病程的初期虹膜角膜角宽、眼压正常,以后中周边部虹膜基质呈斑块状萎缩,并逐渐累及色素上皮层,最终形成虹膜孔洞。瞳孔向虹膜周边前粘连方向移位而变形;同时虹膜周边前粘连的牵拉常合并瞳孔缘区色素上皮层外翻。当虹膜基质萎缩溶解变薄时,在裂隙灯检查下难查见虹膜血管。临床上可见到两种形式的虹膜裂孔:

  ①牵引性裂孔:

由于膜的收缩,被牵引的虹膜伸展处变薄,基质萎缩撕裂,色素上皮溶解而形成裂孔。

  ②溶解性裂孔:

裂孔处无明显色素层外翻或虹膜变薄,作荧光虹膜血管造影证实此种裂孔由缺血所致。临床上,溶解性裂孔比牵引性裂孔少见。

  2)Chandler综合征:

继发于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的角膜水肿,伴轻微的虹膜萎缩、瞳孔移位,有些病例尚检查不出虹膜改变。病程中期改变出现一定程度的虹膜基质萎缩及瞳孔移位,但无虹膜基质萎缩而引起的虹膜孔洞。因虹膜色素上皮层保持相对的完整性,虹膜色素层不显外翻或仅轻度外翻。眼压可正常或仅中等升高。经长期追踪观察,周边前粘连多不进展,病程进展非常缓慢。因角膜水肿可造成虹膜角膜角镜检查困难,偶误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临床上亦可见到介于原发性虹膜萎缩与Chandler综合征间的变异型,其虹膜病变较明显,但无虹膜裂孔形成。

  3)Cogan-Reese综合征:

虹膜虽可有不同程度萎缩,但本病以虹膜表面呈现弥散的色素性小结节及为主要特征。因弥漫性角膜内皮细胞增生,并累及房角与虹膜,形成周边前粘连,导致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瞳孔向周边前粘连处移位,可伴有瞳孔缘色素层外翻,但虹膜裂孔少见。裂隙灯检查:初期虹膜面有细小稀疏浅黄色结节,以后转变成深棕色,围绕着结节的虹膜基质很平坦,但失去其正常虹膜的结构。有些ICE综合征病例患病多年后在虹膜表面才出现结节。虹膜病变有两种类型:其一为虹膜面的结节如小岛状隆起,由高密度含色素性实质组织组成,结节的周围被覆盖在虹膜面及越过虹膜角膜角的内皮层与类似后弹力层结构的基底膜样组织包绕;另一类型表现为虹膜表面如天鹅绒样的漩涡状,虹膜隐窝消失。以上两种类型的虹膜病变,出现在同一眼上是罕见的。

  根据单侧进行性典型虹膜破坏外观、特有的虹膜角膜角周边前粘连形态、继发青光眼及角膜功能衰竭,本病不难诊断。角膜内皮镜面反射显微镜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相关医生

更多>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院

专家推荐

  • 李秀莲

    李秀莲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擅长: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

  • 卢秀英

    卢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儿内、急救专业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经验。特别擅长各种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时华

    席时华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眼底疾病及小儿弱视诊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青光眼、泪道疾病及眼外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主任医师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汉族,陕西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

  • 热西提

    热西提 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主任医师

    196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学,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全国

推荐问答

轻微癫痫需要医治吗?

轻微癫痫,即癫痫小发作,虽然症状较轻,但仍然需要治疗。癫痫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其发作可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减少发作频率,降低潜在的并发症风险。治疗轻微癫痫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心理支持等。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确保安全有效。

黑头粉刺痣如何治疗?

黑头粉刺痣的治疗需综合考虑个体情况,通常包括日常护理、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多种方法。日常护理中,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摩擦和挤压是基础。药物治疗方面,可使用含有水杨酸、果酸等成分的产品,以促进角质代谢和减少皮脂分泌。物理治疗如激光治疗、光子嫩肤等,可以针对特定类型的黑头粉刺痣进行改善。此外,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刺激皮肤的化妆品和护肤品,减少皮肤负担。具体治疗方案应在专业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羊水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羊水减少,医学上称为羊水过少,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首先,胎儿发育异常,如胎儿畸形、胎儿生长受限等,可能导致羊水生成减少。其次,胎盘功能不全,影响胎儿与母体间的物质交换,导致羊水生成不足。此外,母体因素,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也可能影响羊水量。最后,羊膜破裂导致羊水外流,也是羊水减少的原因之一。针对羊水减少的原因,需进行综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有哪些症状表现?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包括持续咳嗽、咳痰,痰液通常为白色或黄色黏稠状,尤其在早晨较为明显。患者可能伴有气短或呼吸困难,尤其在体力活动后加剧。此外,患者可能会有胸闷、喘息等症状。在急性加重期,症状可能加重,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随季节变化而波动,尤其在冬季或气候变化时更为明显。

小儿中度脑损伤有哪些后遗症?

小儿中度脑损伤可能导致多种后遗症,包括但不限于运动功能障碍,如肌肉无力、协调性差、步态异常;认知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语言障碍,如言语表达困难、理解能力下降;情绪和行为问题,如情绪不稳定、攻击性行为、社交障碍;以及癫痫发作等。这些后遗症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因个体差异而异,需要综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

丙型肝炎病毒是什么病?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性肝炎,可导致肝脏炎症和损伤。该病毒可引发急性或慢性感染,慢性感染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制品、不洁注射、性接触以及母婴传播等。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黄疸、肝区不适等症状,但许多感染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及时的抗病毒治疗对于控制病毒复制、减缓疾病进展至关重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