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杆菌肺炎一般治疗
(一)治疗
1.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包括休息、护理、饮食、吸氧、镇咳祛痰等一般治疗。
(2)抗菌治疗:
选用针对致病菌并结合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3)并发症治疗:
对并发脓胸等及时穿刺或引流,若影响到其他脏器的功能,应作相应的处理。
(4)原发病的治疗:
原发病性质往往是决定肠杆菌属细菌感染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抗菌治疗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2.抗菌治疗
(1)肠杆菌属细菌的耐药性:
近几年,肠杆菌属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逐渐增多。对第一代头孢菌素,阴沟杆菌和产气肠杆菌有很强的耐药性,但某些聚团肠杆菌和坂琦肠杆菌仍较敏感。1970年,Oale等比较了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发现试验菌株均对庆大霉素敏感。70年代中期,Moellering等对分离到的3000多株肠杆菌进行研究,发现耐庆大霉素已达10%,耐阿米卡星为2%。1994年国内一组报道肠杆菌对临床常用1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除阿米卡星外,其余均达40%以上。
因此,有人主张治疗肠杆菌肺炎,总要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两种抗生素联合,最好为抗假单孢青霉素和氨基甙类抗生素。但近年应用的新一代头孢类和喹诺酮类对肠杆菌亦有良好的作用,可酌情选用。
(2)抗生素的选用:
①青霉素类:
A.哌拉西林(piperacillin):近年国内文献报道肠杆菌属对其耐药率几达100%。因此,除非有药敏结果证实,否则不宜作为首选药物治疗肠杆菌肺炎。常用量:轻症每天4~8g,重症感染可加倍,分4次应用。B. 替卡西林(羧噻吩青霉):抗菌谱与羧苄西林相似,不耐β-内酰胺酶。胸腔积液浓度为血浓度的一半,痰浓度较低。国内一组报道肠杆菌对其的耐药率为100%。一般认为对肠杆菌感染,常需与氨基甙类合用。成人用量:200~300mg/(kg·d),分次给予。
其他如:
替莫西林(羧噻吩甲氧西林)、卡茚西林(茚满酯羧苄西林)也可使用。
②头孢菌素类:
A.头孢噻肟(claforan):具有强大的广谱杀菌和抑菌作用,能对抗多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特别对肠杆菌科的作用尤为突出。其代谢产物乙酰头孢噻肟也具有抗菌活性,且与本品具有协同作用。用法:1~2g/d,2次/d,严重感染每天12g,分3~4次。B.头孢唑肟(头孢去甲噻肟):抗菌谱与头孢噻肟相似,对β-内酰胺酶稳定,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用,疗效明显增强。临床总有效率90%以上。成人:2~4g/d,重症10~12g/d,分2~4次用。C.拉氧头孢(羟羧氧酰胺菌素):为部分合成广谱抗生素,对肠杆菌科细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对包括肠杆菌属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耐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苄西林和头孢噻肟的肠杆菌对本品仍敏感。各种渗出液中浓度高且维持久。对肠杆菌等引起的各种感染,总有效率为83.2%,用量:1~4g/d,分2次肌注或静注。
其他如:
头孢曲松(ceftriaxome)、头孢他啶(cefortam)、头孢哌酮(cefoperazone)、氨曲南(噻肟单酰胺菌素)均有一定疗效,可根据情况加以选用。
③氨基甙类:
氨基甙类抗生素中的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为治疗肠杆菌感染的常用药。国内报道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达40.9%,故临床较少用。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为4.84%。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的常用量分别为160~240mg和400~800mg,分次肌注。
近年应用的新药有:西索米星(sisomicin)、奈替米星(乙基西梭霉素)、阿司米星(福提霉素)等。
④甲砜霉素类: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tienam)为甲砜霉素衍生物,对β-内酰酶极稳定。对肠杆菌属作用逊于头孢噻肟和拉氧头孢,肺部为浓度最高的部位之一,痰液浓度次之。对肺部感染有效率达80%以上。用法:0.25~1.0g,每天2~4次静滴或肌注。
⑤氟喹诺酮类:
A.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抗菌谱与诺氟沙星相似。用于治疗较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可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媲美。国内一组药敏结果显示,肠杆菌属细菌对本品100%敏感,但近来报道细菌对本药耐药产生较快。用量:静注0.1~0.2g,2次/d。B.氧氟沙星(ofloxacin):抗菌谱广,对肠杆菌属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均达96%以上。用法:200~600mg/d,分2次口服。C.培氟沙星(甲氟哌酸):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肠杆菌属细菌抗菌作用较强。用法:口服首剂800mg,以后每次400mg,早晚进餐时服用。静滴:400mg/次,早晚共滴注2次。
(二)预后
年老体弱伴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