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营养饮食 食物相克 食物热量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小儿扩张型心肌病 )

别名:
小儿充血型心肌病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需要终身治疗,目前不能治愈
多发人群:
婴幼儿
发病部位:
心脏
典型症状:
水肿 乏力 纳差 收缩期杂音
并发症:
心律失常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儿科 心血管内科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治疗?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目前无特效治疗措施,更不能建立该病的一级预防;需强调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主要措施包括控制心衰、逆转心肌肥厚、防止心室重构。长期正规抗心衰治疗,可能有利于预后的改善。

  1.一般处理

  (1)预防和控制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可诱发或加重DCM心衰,一些学者建议在易感及高危DCM患者中酌情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或转移因子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一旦感染,应及时使用抗生素。

  (2)饮食:

DCM心衰患者应限钠并适当控制水分,轻度心衰时钠摄入2~5g,中度心衰时钠摄入为1.0~2.5g,重度心衰时钠摄入为0.5~1.0g。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并富含营养、易消化为好,避免刺激性食物。提高饮食中亚油酸含量,可能对DCM的预后产生一定影响;补硒治疗可使心肌β受体功能上调,有利于DCM心衰的改善。

  (3)休息: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及过度疲劳。心衰者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

  (4)吸氧:

间断吸氧可改善患儿的氧供,有利于心衰的恢复。可采用鼻导管低流量给氧。

  2.病因和对症治疗

有明确病因者,首先应消除病因,如药物或酒精中毒等,并予对症治疗。病因不明或未能消除者,主要控制心力衰竭。严重心力衰竭宜先静脉输入正性肌力药,如儿茶酚胺类药或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后者还有扩张血管作用。尚可加用硝普钠减轻心室后负荷,但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严重水肿或肺水肿者静脉注射强效利尿药,并监测电解质。待病情平稳后予长期服用卡托普利或依那普利、地高辛及利尿药。对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谨慎加用β阻滞药美托洛尔。改善心肌代谢药如泛癸利酮(辅酶Q10)等亦可应用。

  3.免疫抑制药

免疫抑制药的应用尚有不同意见。对发病时间较短的早期患者,或并发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者,可加用泼尼松(强的松)治疗,开始量2mg/(kg·d),分3次服用,维持1~2周逐渐减量,至8周左右减至0.3mg/(kg·d),并维持此量用至16~20周,然后逐渐减量至停药,疗程在半年以上。单用泼尼松(强的松)无效者,可联合应用硫唑嘌呤2mg/(kg·d),分2次服,并监测白细胞,应维持在4×109/L以上。应用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重症心肌炎已取得有益效果。部分DCM患者早先曾有病毒性心肌炎,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病毒感染继发的自身免疫反应。急性心肌炎及DCM患者均有体液及细胞免疫系统异常,产生各种心肌自身抗体。这些抗心肌抗体是一种炎症反应的附带现象,或者是DCM的致病因素仍不清楚。近年报道DCM患者除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外,提取抗心肌抗体,随之用IgG替换的治疗方法。患者左室射血分数<30%,心功能Ⅲ~Ⅳ级。另设基本情况相同的对照组,仅单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经3个月的连续观察,治疗组心脏指数、心搏指数均显著提高,体循环阻力则显著下降。随着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心功能显著进步,而对照组则无变化。该临床研究结果提示体液免疫系统激活,伴随自身抗体产生,影响DCM患者的心功能。应用静脉输入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DCM及围生期心肌病也取得较好疗效。曾报道经心肌活检确诊的DCM 10例,左室射血分数<40%,心功能Ⅲ~Ⅳ级,病程在6个月之内,经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无效,而准备做心脏移植。经加用静脉输入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除1例于治疗进行中死于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外,其余9例随访14~24个月,均明显好转。左室射血分数从用药前0.24±0.02上升到0.41±0.04。免疫球蛋白用法为:1g/kg,于12h静脉输入,连续2天。除少数病人有感冒样症状外,均无其他不良反应。该作者认为免疫球蛋白作为免疫调节药治疗早期DCM,可提高左室功能,降低第一年病死率,与以往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比较有很大改进。

  4.并发症治疗

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选用胺碘酮。发生栓塞现象应用溶栓治疗。

  5.外科治疗

急性严重心力衰竭除内科治疗外,需用体外辅助心室功能的机械装置进行抢救,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心肺机等辅助循环。少数病人经治疗后病情仍不断恶化,最终需心脏移植。

  二、预后

  小儿DCM预后不良,病情迅速恶化,多数于发病半年至1年因严重心力衰竭死亡,少数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阿-斯综合征猝死。5年存活率约60%。DCM患儿结局可分3类:第1类,通常于发病6个月内心功能恢复正常,预后好,此后不致发生猝死;第2类,心功能改善,但未恢复正常,仍有猝死的危险;第3类,心功能无改进或进一步恶化,通常于发病早期因严重心力衰竭死亡。其他预后不良的指征有心脏重度扩大,心胸比率≥0.65,射血分数<0.20,发生栓塞现象及室性心律失常。近年由于治疗的改进及心脏移植存活率提高,预后有所改观。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相关医生

更多>

  • 李秀莲,主任医师
    李秀莲 主任医师
    未开通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 彭玉,主任医师
    彭玉 主任医师
    未开通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 小儿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王珩,主任医师
    王珩 主任医师
    未开通
    昆明市延安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 对小儿佝偻病心肌炎、肺炎、贫血、腹泻、心理因素性疾病的诊治

  • 苏诒英,主任医师
    苏诒英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营养等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院

专家推荐

  • 李秀莲

    李秀莲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擅长: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

  • 卢秀英

    卢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儿内、急救专业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经验。特别擅长各种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时华

    席时华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眼底疾病及小儿弱视诊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青光眼、泪道疾病及眼外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主任医师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汉族,陕西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

  • 热西提

    热西提 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主任医师

    196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学,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全国

推荐问答

每天早上起来喉咙痛是怎么回事?

早晨起床时喉咙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干燥的空气、过敏反应、感冒或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病(GERD)导致的胃酸刺激喉咙、过度使用声带或吸烟等。此外,睡眠时不正确的呼吸方式,如口呼吸,也可能导致喉咙干燥和刺激。为了缓解症状,建议增加室内湿度、避免过敏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适量饮水以及避免刺激性食物和烟草。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喉镜检查费用是多少?

喉镜检查费用因地区、医院等级和检查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基础的喉镜检查费用可能在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如果需要进行更详细的检查或者附加其他检查项目,费用可能会更高。为了得到准确的费用信息,建议直接咨询所在地的医疗机构,了解具体的检查项目和收费标准。此外,部分医保政策可能覆盖喉镜检查费用,患者可以咨询医保部门了解相关政策。

月经期饮酒怎么办?

月经期饮酒可能加重痛经症状,影响身体健康。建议尽量避免在月经期间饮酒。若已饮酒,应适量饮水,促进酒精代谢,减轻对身体的影响。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不适。若出现严重不适,如剧烈腹痛、出血量异常增多等,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手上长硬疙瘩是怎么回事?

手上长硬疙瘩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皮肤炎症、囊肿、疣状生长、纤维瘤等。这些硬疙瘩可能是由于皮肤受到刺激、感染、免疫系统反应或遗传因素引起的。例如,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而囊肿可能是由于皮肤下组织液积聚形成的。在某些情况下,硬疙瘩可能与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对于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必要的检查,以便确定疙瘩的性质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腰部和臀部疼痛是怎么回事?

腰部和臀部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肌肉或韧带拉伤、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关节炎、骨折或骨质疏松等。疼痛可能因姿势不当、过度劳累、肥胖、长期站立或坐着、遗传因素或慢性疾病而加剧。诊断需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可能包括物理治疗、改善生活习惯、减轻体重、避免重复性活动和使用辅助设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黄连素能治胃病吗?

黄连素作为一种中药成分,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因湿热引起的腹泻、痢疾等胃肠道疾病。对于部分胃病患者,如胃炎、胃溃疡等,黄连素可能通过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等机制发挥辅助治疗作用。然而,黄连素并非胃病治疗的主要药物,其疗效因人而异,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胃病的治疗需综合考虑病因、病理类型及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