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一般治疗
慢性浅表性胃炎西医治疗
治疗目的是消除引起胃炎的病因、增强胃黏膜防御、控制临床症状。
由于H.pylori是引起慢性胃炎主要病菌,因此针对H.pylori的抗菌治疗,是治疗慢性活动性胃炎的重要手段。成功根除H.pylori可使胃黏膜慢性活动性炎症得到明显改善,防止病变复发,但抗菌治疗对改善消化不良症状的作用有限。
由于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多数针对H.pylori治疗的抗生素或多或少的易引进胃肠道症状,因此对于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首先是对症状的改善,治疗初期建议以对症如抑酸和黏膜保护剂为主,伴有明显动力障碍者再加用胃肠动力药物,症状明显控制,患者自觉症状改善后再根据其是否属于H.pylori感染相关性再行正规的抗菌根除治疗。
这种对症和抗菌治疗时间程序上的安排,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好处,可避免抗生素应用过程中因胃肠副反应而加重患者的症状使初期治疗能有很好的顺应性,帮助患者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
抗菌治疗
由于H pylori属于致癌因子,根除H pylori可以改善胃黏膜炎症、减少萎缩和防止肠上皮化生[10]。因此,根除H.pylori治疗适用于H.pylori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 包括慢性胃炎出现活动性炎症者、慢性胃炎出现胃黏膜糜烂或伴黏膜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者。有胃癌家族史或长期使用非甾类消炎药(NSAIDs)也建议使用抗菌治疗。
临床上,对H.pylori有明确抑杀作用的药物主要有铋剂(如德诺、丽珠得乐等)、克拉霉素(克拉仙)、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唑酮(痢特灵)等。由于H.pylori在药物治疗后可出现球形变、生物活性低,不易检测,容易复发。因此抗菌治疗要求达到根除H.pylori的目的。
推荐的根除H.pylori治疗方案有多种,一种是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两种抗生素的方案,即PPI标准剂量(如耐信20mg或波利特1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mg,每日2次×1周;PPI标准剂量+阿莫西林1000mg+甲硝唑400mg,每日2次×1周;或PPI标准剂量+克拉霉素250mg+甲硝唑400mg,每日2次×1周。上述方案中中,甲硝唑400mg可用替硝唑500mg代替。另一种是以铋剂加两种抗生素的方案,即铋剂标准剂量+阿莫西林500mg+甲硝唑400mg,每日2次×2周;铋剂标准剂量+四环素500mg+甲硝唑400mg,每日2次×2周;或铋剂标准剂量+克拉霉素250mg+甲硝唑400mg,每日2次×1周。由于H.pylori对甲硝唑耐药率已较高,因此可用不易产生耐药性的呋喃唑酮100mg替代甲硝唑400mg。此外,PPI+铋剂+两种抗生素组成的四联疗法可用于治疗失败者。
制酸治疗
慢性胃炎患者胃酸可增高或降低,有胃黏膜糜烂或以烧心、反酸、上腹饥饿痛等症状为主者,适当的抑酸治疗有利于减轻胃黏膜损伤和炎症的修复。即使胃黏膜有萎缩性的改变,也可短期应用适当的抑酸药物以控制症状。但在腹痛症状控制后应及时停用。
抑酸剂可选用H2受体阻断剂(H2RA)或质子泵抑制剂(PPI)。前者如盐酸雷尼替丁150mg或高舒达20mg,每日2次,餐前口服;PPI如耐信20mg或波利特10mg,每日2次,餐前口服;部分患者需进行维持治疗或按需给药“参考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黏膜保护剂的应用
主要是增强胃黏膜屏障的防御能力,促进糜烂黏膜的修复。替普瑞酮为一种萜类物质,能促进胃黏膜微粒体中糖脂质中间体的生物合成,进而加速胃黏膜及胃黏液层中高分子糖蛋白的合成,提高黏液中的磷脂质浓度,增强黏膜的防御功能。每次50mg,每日3次,进食后30min口服。
铝碳酸镁在酸性环境中与胆汁酸结合,可清除胆汁酸对胃黏膜的损害,并能在肠内碱性环境中释放胆汁酸,不影响胆汁酸肝肠循环。特别适合有胆汁反流或酸反流的患者。一般餐后2h放2片于口中咀嚼,可迅速缓解反流引起的症状。硫糖铝在酸性胃液中凝聚成糊状物,附着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胃酸、胃蛋白酶和胆汁对胃黏膜的侵蚀。剂量为1.0g,每日3次。
胃动力药物的应用
动力失调与慢性胃炎互为因果,促进胃排定有利于改善胃炎症状和防止复发。主要适合伴嗳气、反酸、胆汁反流者。胃复安、吗叮啉(多潘立酮)、西沙比利、莫沙比利、氯波必利及六味安消胶囊等药物均可增强胃体和胃窦部收缩,增加胃的张力,改善胃窦部和十二指肠的协调作用,加速胃排空,防止胆汁返流,调节和恢复胃肠运动。具体应用方法吗叮啉10 mg,每天3次; 莫沙比利5 mg,每日3次。疼痛明显者,加用惠加强G 0.4g。
内镜治疗
痘疹样糜烂病变严重者可经内镜氩气凝固或电凝治疗。胃黏膜活检有不典型增生者,需内镜活检定期随访,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可对病灶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或使用氩气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