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呕吐一般治疗
一、治疗
1.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十分重要。如因肠道内或肠道外感染所致者应控制感染。消化道畸形或机械性肠梗阻应及时外科手术解除梗阻。停用引起呕吐的药物,纠正不恰当的喂养方法。急性中毒应及时洗胃。
2.一般治疗
严密观察病情,记出入量,注意呕出物及大便的性状。注意体位,多采取头高、右侧卧位或平卧位,呕吐小儿头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呕吐剧烈者或疑为外科性疾患应暂时禁食。对新生儿吞咽羊水所致的呕吐可用1%碳酸氢钠或清水洗胃1次。
3.对症治疗
溢乳者应改善哺乳方法,喂乳时注意采取正确的婴儿体位,喂后将其抱起伏在成人肩上同时拍背,使胃中气体充分排出。
可根据情况使用解痉剂(如阿托品、颠茄合剂)、镇静剂(如氯丙嗪、异丙嗪、苯巴比妥)。甲氧氯普胺(灭吐灵2.5~5mg/次)有中枢镇吐作用。须注意婴儿由于血脑屏障不健全,可致锥体外系统症状。外科性疾患如机械性肠梗阻、肠穿孔腹膜炎等致的呕吐,上述药物应慎用。有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者应静脉补液给予纠正。明显腹胀者应胃肠减压。
4.药物治疗
既往所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因为容易引起锥体外系副作用,诱发扭转性痉挛,现已不用。近年来发现西沙必利(普瑞博思)可引起腹痛、腹泻及严重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应用时也要十分谨慎。目前比较安全有效的止吐药为多潘立酮(吗丁啉),是具有抗多巴胺作用的苯米唑衍生物,多潘立酮(吗丁啉)能增加下段食管括约肌的张力,改善胃、十二指肠动力,促进胃排空,因而有较好的止吐作用。剂量:每次0.3mg/kg, 3次/d,餐前15~30min口服。多潘立酮(吗丁啉)单纯作用于胃,不作用于肠,因而无腹痛腹泻等副作用,多潘立酮(吗丁啉)只具外周作用不易渗入脑,因而罕有锥体外系副作用,但对3个月以下小婴儿由于其血脑屏障通透性高,仍要慎用。其他尚有氯丙嗪(冬眠灵),有镇静与止吐作用,剂量:每次1mg/kg,口服或肌注(可采用复方冬眠灵)。
5.液体疗法
较重的呕吐多伴有水和电解质紊乱应予纠正。此类患儿多伴有酸中毒、酮血症、酮尿症及血糖降低。应给输葡萄糖、碱性液。纠正低血糖,消除酮血症。一般病例输液每次30~50ml/kg,可采用4∶3∶2溶液或1∶1加碱液(即10%葡萄糖100∶0.9%氯化钠l00ml,5%碳酸氢钠l0ml)。有尿后适量加钾。如有严重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则参照血生化检查结果予以纠正。
小儿呕吐辨证论治
二、小儿呕吐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小儿呕吐病因,多由于伤食、胃热、胃实、肝气犯胃,惊恐等引起。
中医辨证治疗
本病病因复杂,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是其病理,所以根据病因,再结合导滞、清热、温中、疏肝、镇惊之法,标本兼治。常用神曲,山楂,莱菔子,黄连,竹茹,法夏,丁香,吴茱萸,白芍,川朴,全蝎。
乳食积滞
主症:呕吐暖馊、乳块,胃口不好,腹胀,夜睡不安,便秘或泻下酸臭,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有力,指纹紫滞。
治法:消食和胃。
方药:保和丸加减。
山植6 克,神曲6 克,陈皮6 克,半夏8 克,茯苓10 克,连翘10 克,莱菔子10 克,谷芽15 克,麦芽15 克,竹茹6 克。
方解:山植,神曲,菜蔽子,谷、麦芽消食;法夏,陈皮和胃止呕;茯苓健脾;连翘清热散结;竹茹清胃热止呕。
加减:大便不通,体质实者,可加大黄3 克、帜实6 克以通肠降逆。
2.胃中积热
主证:食入即吐,呕吐酸臭,口渴喜饮,身热烦躁,面赤唇红,便秘或臭秽,小便短而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和胃。
方药:黄连温胆汤。
黄连3 克,法夏6 克,陈皮3 克,茯苓10 克,甘草3 克,枳实6 克,竹茹6 克,大黄5 克,花粉8 克,黄芩8 克。
方解:黄连清热泻火;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和胃降逆;枳实行气导滞;竹茹清热止呕;大黄通肠和气止呕;花粉生津止渴,黄芩清热泻火。
加减:呕吐不止,加代赭石15 克降逆,食滞加谷芽15 克,麦芽15 克,山植8 克,暑天呕吐加藿香8 克(后下),荷叶15 克,滑石20 克,知母10克,清热解暑,芳香化浊。
3.脾胃虚寒
主症:食久方吐,或者朝食暮吐,吐出物多为清稀痰水,或不消化乳食残渣,伴面色苍白,精神疲倦,四肢欠温,食少不化,腹痛便溏,唇舌淡白,脉细无力。
治法: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方药:丁莫理中汤加减。
丁香5 克,吴莱莫4 克,党参10 克,白术10 克,干姜1 克,甘草3 克。
方解:党参、白术、甘草扶脾益胃,补益中气;干姜、丁香、吴茱萸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加减:呕吐清水,腹痛绵绵加附子5 克、肉桂3 克,以温阳散寒;脾虚夹食呕吐而乳食不化者,用香砂六君子汤(党参10 克、白术10 克、云苓10克、甘草3 克、木香5 克、砂仁3 克)。
4.肝气犯胃
主证:暖气频频,呕吐酸水,胸胁胀痛,易怒易哭,精神郁闷,舌红苔厚腻,脉弱。
治法:疏肝理气,降逆止呕。
方药:解肝煎。
白芍10 克,苏叶8 克,砂仁3 克,厚朴6 克,陈皮3 克,法夏6 克。
方解:白芍缓肝之急,合苏叶舒肝之郁气,砂仁、厚朴调理脾胃气机;陈皮、法夏和胃降逆止呕。
加减:烦躁加黄连3 克、吴茱萸4 克。
5.惊恐呕吐
主证:多因受惊恐而致,呕吐清涎,面色忽青忽白,心神烦乱,睡卧不安,或惊惕哭闹。
治法:安神镇惊,和胃止呕。
方药:全蝎观音散。
全蝎1 条,丁香3 克,法夏6 克,陈皮3 克,扁豆12 克,茯神10 克,木香5 克,代赭石15 克。
方解:全蝎、茯神、代赭石镇惊安神,木香、半夏和胃降逆、以止呕,党参、扁豆健脾和中。
加减:手足抽搐者,加钩藤6 克,蝉衣5 克;舌红有热,加黄连3 克、竹茹6 克;痰热上涌呕吐痰诞者,加黄连3 克。
6.胃阴不足
主证:干呕无物,时时发作,口干,口燥,烦躁不卧,胃纳减少,手足心热,两颧潮红,午后低热,尿量可,大便于结,舌红干光剥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胃,降逆止呕。
方药:益胃汤加减。麦冬10 克,沙参10 克,石斛10 克,玉竹10 克,花粉6 克,竹茹6 克。
方解:麦冬、沙参、玉竹、石斛、花粉均为养阴生津之品,竹茹清热止呕。
加减:阴较伤者,加生地、元参、雪梨汁;大便于结,加郁李仁、火麻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