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药物性肝病

  老年药物性肝病(drug induced liver disease)简称药肝,是指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均称药肝。目前至少有600多种药物可引起药肝,其表现与人类各种肝病的表现相同,可以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目录
1.老年药物性肝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老年药物性肝病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老年药物性肝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4.老年药物性肝病应该如何预防 5.老年药物性肝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老年药物性肝病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老年药物性肝病的常规方法

1老年药物性肝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能引起不同程度肝损害的药物有数百种,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药物如氯丙嗪、安定;化学疗法药物如磺胺类、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等,抗生素:红霉素,苯甲异恶唑青霉素;抗病毒药:齐多夫定,解热镇痛药如吲哚美辛、保泰松、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等,抗癌药如氨甲喋啶,6-硫嘌呤,5-氟尿嘧啶;其他如睾酮类,雌激素类,某些黄体酮避孕药,抗甲状腺药,以及某些中药如黄药子,苍耳子等也可造成药物性肝损害。

  药物在肝脏内进行代谢,通过肝细胞光面内质网上的微粒体内一系列的药物代谢酶(简称药酶,包括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等)以及胞浆中的辅酶Ⅱ(还原型NADPH),经过氧化或还原或水解形成相应的中间代谢产物(第Ⅰ相反应),再与葡萄糖醛酸或其它氨基酸结合(第Ⅱ相反应,即药物的生物转化),形成水溶性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最终代谢产物的分子量大于200的经胆系从肠道排出,其余的则经肾脏泌出。

  药物引起肝脏损伤的机制可能为:①药物及其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这类药肝可以预知;②机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或对药物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cy)生成的中间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是机体对药物及代谢产物或对药物及代谢产物与肝内大分子共价结合的复合物产生的免疫反应。这类药肝是不可预知的。

  药肝的发病机制可通过改变肝细胞膜的物理特性(粘滞度)和化学特性(胆固醇/磷脂化),抑制细胞膜上的K+,Na+-ATP酶、干扰肝细胞的摄取过程、破坏细胞骨架功能、在胆汁中形成不可溶性的复合物等途径直接导致肝损伤,也可选择性破坏细胞成分,与关键分子共价结合,干扰特殊代谢途径或结构过程,间接地引起肝损伤。

2老年药物性肝病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老年急性药物性肝病可并发慢性药物性肝病,进展型导致肝硬化,重症可发生肝性脑病和肝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是肝细胞受到广泛、严重损害,机体代谢功能发生严重紊乱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简称肝衰竭。肝衰竭发生于许多严重的肝脏疾病过程中,症候险恶,预后多不良。

3老年药物性肝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老年药物性肝病在临床上主要分为4种情况,症状表现分别如下。

  1、有接受药物史,急性药物性肝病最为常见,以肝细胞坏死为主时,临床表现酷似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热、食欲不振、乏力、恶心、黄疸和血清转氨酶升高(正常的2~30倍),ALP和白蛋白受影响较小,高胆红素血症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与肝损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轻者,停药后短期能恢复(数周至数月);重者发生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出现进行性黄疸,出血倾向和肝性脑病,常发生死亡。

  2、以过敏反应为主的急性药肝,常有发热、皮疹、黄疸、淋巴结肿大,伴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ALP中度升高。药物接触史较短(4周以内)。

  3、以胆汁郁积为主的药肝,有发热、黄疸、上腹痛、瘙痒、右上腹压痛肝大伴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ALP升高明显(2~10倍),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34~500μmol/L),胆盐、脂蛋白、GGT及胆固醇升高,而线粒体抗体阴性。一般于停药后3月至3年恢复,少数出现胆管消失伴慢性进展性过程。而胆管损伤为不可逆,进展为肝硬化。

  4、药物引起的慢性肝炎与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相似,轻到无症状,而重到发生伴肝性脑病的肝功能衰竭。生化表现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相同,血清转氨酶、GGT的升高。进展型导致肝硬化伴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障碍。

 

4老年药物性肝病应该如何预防

  老年药物性肝病的分级预防措施如下:

  1、一级预防

  对既往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病人,用药时要特别注意。对有药物性肝损害病史的病人,避免再度给予相同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对肝、肾病患者,营养障碍者,药物的使用和剂量应慎重考虑。

  2、二级预防

  病人在用药期间,特别注意监测血象,肝、肾功能。监视药物的副作用。

  3、三级预防

  停用可能引起药肝的药物。给予护肝和非特异性解毒治疗,防止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

  4、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病人一旦出现发热、黄疸、纳差、乏力和血清转氨酶升高,立即停用有关药物。让患者卧床休息,合理营养,保证热量,维生素供给。给予护理和非特异性解毒治疗。严重肝损害和明显胆汁淤积者,可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和思美泰治疗。合并肝性脑病者,给予精氨酸和六合氨基酸治疗。

 

5老年药物性肝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急性过敏性肝损害时,白细胞数和嗜酸粒细胞数多增加,肝功能以血清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升高为本病特点;其次尚可有血清胆红质,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γ-谷氨酰转肽酶(GGT),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胆汁酸浓度升高等,血浆白蛋白也可减少;尿三胆可呈阳性。

 

6老年药物性肝病病人的饮食宜忌

  老年患有药物性肝病后,应在饮食上多加注意,尽量减少肝脏负担。饮食注意有以下几点:

  1、患者应该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肉类、鱼类、蛋类、奶类、各种豆制品等等,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

  2、患者应该限制高糖、高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否则可能会在肝脏处堆积,形成脂肪肝,从而加重病情。

  3、患者应该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水果,比如南瓜、胡萝卜、菠菜、黄瓜、西红柿、苹果、葡萄等,一方面,能够补充人体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能够预防病情恶化,促进病情恢复。

  4、患者应该多吃一些菌类食物,比如木耳、香菇、蘑菇等,不但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有抑制肿瘤、抗癌的作用。另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不能多吃油炸、油腻、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

 

7西医治疗老年药物性肝病的常规方法

  老年药物性肝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停止服用致病药物,再辅助其他治疗方式。具体方案如下:

  一、治疗

  1、常规治疗

  (1)一般治疗:停用致药物性肝病或有可能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是重要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停用有关药物后病情可逐渐减轻或恢复。及时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

  (2)药物治疗:

  ①葡醛内酯(肝泰乐,葡萄糖醛酸内酯):在体内解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许多毒性物、药物多与本品结合后排除,并可降低肝淀粉酶的活性,阻止糖原分解,使肝糖原增加,脂肪贮量减少,故可用于药物性肝病的治疗。用法:口服:0.1~0.2g,3次/d;肌肉或静脉注射:0.1~0.2g,1~2次/d。

  ②硫普罗宁(凯西莱):是新型代谢改善解毒剂,具有较强的防治四氯化碳、乙醇及D-氨基半乳糖所致的肝损伤,防止三酰甘油的堆积,保护肝线粒体结构,改善其功能。用法:0.1~0.2g/次,静脉滴注,疗程2~4周。

  ③谷胱苷肽(泰特,阿拓莫兰)还原型谷胱苷肽,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的生化代谢反应,抑制肝组织内过氧化物产生和三酰甘油堆积,防止乙醇诱致的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肝纤维化等损害的发生。药理研究证实,对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伤亦具有防治作用。用法:0.6g/次,1~2次/d,肌注或静脉滴注。

  ④腺苷蛋氨酸(思美泰):是蛋氨酸和三磷腺苷(ATP)在腺苷蛋氨酸酶作用下产生的化合物。能有效地增强肝细胞的代谢,促进胆汁的排泄,有减轻肝脏胆汁淤积和肝功能恢复的作用。用法:1000mg加入5%~10%葡萄糖液250ml静滴。

  ⑤维生素C:为水溶性维生素,可用于治疗急性肝炎和砷、汞、铅、苯等慢性中毒时的肝脏损害,并可增加机体抵抗力。3~5g加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滴。

  ⑥针对有关药物给予相应的解毒剂:如异烟肼引起的肝损害,可用较大剂量的维生素B6静脉滴注;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剂量过大所致的肝损害,应及时静脉滴注乙酰半胱氨酸。亦可用蛋氨酸(甲硫氨基酸)治疗。

  ⑦有过敏现象、黄疸较深、病情较重者,可并用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待病情改善后逐渐减量,可连用2~3周。

  严重黄疸或肝功能衰竭的病人,考虑血浆置换疗法。重症病人,有条件应做肝移植。

  2、择优治疗

  (1)硫普罗宁(凯西莱):0.1~0.2g,1次/d,静脉滴注,疗程2~4周。

  (2)谷胱苷肽(泰特):1.2g加入5%或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疗程2~4周。

  (3)以胆汁淤积为主的药物性肝病,可给予腺苷蛋氨酸,1000mg加入5%或10%葡萄糖250ml静滴,1次/d,疗程2~4周。

  3、康复治疗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饮食清淡适口,营养丰富。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恢复期可做适宜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气功等。

  二、预后

  对药物性肝损伤发延误及时治疗,病死率可高达10%左右。如能及时诊治,一般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