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何谓情志?情志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每天的心情如何会影响到身体各个部位的变化,而中医认为脏腑各个部位的变化都会在面部表现出来,比如说肝郁,则人的脸色就会发黄。那就是说如果我们让脏腑功能正常了,就会让脸色变得红润自然,美容的功效也就自然能表现出来了。
所谓情志美容法即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心理学说指导下,通过心理治疗或心理调养,调节情绪,改善心理状态,消除或减轻不良情志对人体的影响,以防治疾病,健美神形的一种美容方法。
中医心理学是用中医理论研究心理活动及其实际运用规律的学科,是中医科学与心理科学互相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经》对阴阳五行、心主神明、五脏情志等的论述形成了中医心理学理论思想的雏形,更为重要的是,它论述了过极的情志对人内心和外形的伤害,为今天的情志美容打下了理论基础。晋至隋唐时期,通过以孙思邈为代表的医学家们的努力,中医心理学思想得以向纵深发展,在心理病机及心理调养等方面有了较大进展。到了宋金元时期,陈无择提出了著名的“三因论”,把清志病因明确为七情,标志着七情学说的成熟与定型。此时期老年养生受到重视,一些医家分析老年人的心身特点提出了收心养心、调养神明的论点,强调节欲以养阴精,淡泊以涵神气,从而达到益寿驻颜的目的。明清时期,中医心理学在唐宋奠定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提高,尤其在心理治疗方面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为后世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据。随着科技进步以及人们思想的变化,现在中医心理学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已逐步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为情志美容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条件。
心理治疗和心理调养是情志美容的主要方法,它们都与中医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心理治疗,是一种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治疗情绪、精神障碍以及某些损美性疾病(如斑秃、黄褐斑等)的方法;而心理调养则是指修身养性,保养精神,保持心理健康,从而提高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达到防病益寿驻颜的目的。
#p#副标题#e#
情志,即七情五志,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五志则是七情与五脏—一对应的喜、怒、思、悲、恐五种情绪。人之七情,与生俱来,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刺激在情志方面的正常反应,没有这些情志活动,人体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七情当发即发,不但不会伤人,还可使人阴阳气血调和,有益于身心健康和疾病恢复,惟有长期持续的忧愁思虑,或暴喜大怒,才会内伤脏腑,造成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速病情恶化。如《医醇塍义》说:“夫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人共有之境。若当喜而喜,当怒而怒,当忧而忧,是即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也。此天下之至和,尚何伤之有?惟未事而先意将迎,既去而尚多留恋,则无时不在喜怒忧思之境中,而此心无复有坦荡之日,虽欲不伤,庸可得乎?”因此,正确地把握情志活动的限度,就可以既充分享受情感活动带来的欢乐与情趣,又可以避免情志失控产生的痛苦与疾患,从而避免疾病带来的外形外貌的损害,并且美得更加优雅,更加和谐,使美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对于情志,我们一定要控制好“七情”任何一个情绪都不能太过,因为七情对应着五脏,任何一种情绪太过都会让脏腑受到伤害,而五脏又会在面部和其他反应出来,五脏病则面色不好,比如说肾脏病则脸会发黑,所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是给自己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