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作者:养生小编  时间:2016-09-22 15:22:41  来源: 大众养生网

这种化脓性中耳炎总是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刻出现,早期发现还算比较容易痊愈;如果是晚期,不加紧治疗,要想治好就很难了。

  1、外邪侵袭证

  主证:有中耳炎病史,新近外感或污水入耳后,出现耳微痛,耳内分泌物增加,或清稀水样物流出。检查见鼓膜穿孔,苔薄,脉浮。

  病机分析:外感六淫,肺失宣降,邪壅清窍,闭阻脉络,故耳内疼痛,耳内溢水。外感表邪,故苔薄脉浮。

  治则:疏风散邪,宣肺利水。

  方剂:蔓荆子散(《兰室秘藏》)加减。

  药物组成:蔓荆子10g,生地黄10g,木通6g,赤芍10g,赤茯苓10g,桑白皮10g,菊花10g,麦冬10g,炙甘草10g,升麻10g,前胡10g。

  加减:方中酌去生地黄、麦冬之滋腻,加柴胡、薄荷以助疏风祛邪;耳内溢水样物量多者,加葶苈子、车前子以助肃肺利水;耳内分泌物黄浊,酌加黄芩、栀子、金银花清热解毒。

  若慢性中耳炎,耳道流脓黄白,时流时止或时多时少,或有时头晕头重,口苦,尿黄,脓多时或有寒热不适,舌边尖红,苔黄,脉弦,多属少阳枢机不利,湿热郁蒸。治以和解少阳,清胆利湿,可用小柴胡汤(《伤寒论》)加减:柴胡15g,黄芩12g,党参20g,半夏10g,甘草6g,生姜6g,大枣5枚。可酌加当归、白芍滋养肝血,野菊花、金银花、夏枯草、茯苓、木通、车前子之类清热解毒,利湿化浊。

  2、气虚邪滞证

  主证:耳内流脓日久,量或多或少,质或清或稠,或微有臭气,听力下降,有耳鸣。或伴头晕,面色少华,纳差,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腻,脉缓弱。

  病机分析:肺脾气虚,正气不足,驱邪不力,邪毒久滞,故见耳内溢脓日久;脾虚湿浊内生,上干清阳之位,故耳内溢脓,湿浊盛则分泌物量多;湿浊久郁化热,则分泌物有臭气;因鼓膜受损,复因气虚清阳不升,故耳鸣耳聋;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肺脾气虚之证。

  治则:益气健脾,排脓化浊。

  方剂: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药物组成:茯苓10g,莲子肉20g,薏苡仁30g,党参15g,白扁豆15g,桔梗10g,砂仁6g,白术10g,山药15g,甘草10g,大枣5枚。

  加减:耳脓稠浊,酌加皂角刺、穿山甲之类活血排脓;脓液清稀,酌加法夏、陈皮、白芷以助健脾燥湿;脓液黄浊或有臭气,酌加野菊花、蒲公英之类解毒排脓;耳闷、听力下降者加柴胡、枳壳、石菖蒲之类行气通窍;若周身倦怠乏力,头晕而沉重,为清阳之气不得上达清窍,酌加黄芪、当归补益气血。

  3、阳虚邪滞证

  主证:耳内流脓日久不愈,量不多,脓液秽浊或呈豆腐渣样,多有臭味,听力减退明显,或有耳鸣。检查见鼓膜穿孔多在边缘部或松弛部大穿孔。全身或伴形寒肢凉,头晕神疲,腰膝痠软,小便清长,夜尿多。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无力。

  病机分析:肾主耳,肾阳亏虚,阴寒内生,耳窍失养,骨质不坚,寒湿浊邪久凝,蕴积生毒,侵蚀骨质,气滞血瘀,故见鼓膜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听骨链坏死,乳突胆脂瘤形成;邪蚀耳骨,骨腐故分泌物污秽而臭,或黑褐腐臭如豆渣。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肾阳亏虚之证。

  治则:温肾驱寒,祛腐排脓。

  方剂:附桂八味汤(《金匮要略》)合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加减。

  药物组成:熟地黄20g,山茱萸10g,山药20g,茯苓15g,泽泻10g,丹皮10g,肉桂3g,附子6g,麻黄6g,鹿角霜6g,炭白芥子10g,姜炭3g,生甘草6g。

  加减:酌加皂角刺、穿山甲、乳香、没药之类活血排脓;有肉芽、息肉者,酌加夏枯草、浙贝母、僵蚕、山慈菇之类化痰散结;兼耳脓黄浊而臭,加金银花、山慈菇、土贝母、夏枯草之类以助解毒化浊。若耳脓清稀,或舌质淡胖有齿痕,乃脾肾不足,水湿内郁,酌加黄芪、白术、茯苓、苍术、石菖蒲之类以助健脾化浊。

  4、阴虚邪滞证

  主证:耳内流脓日久不愈,量不多,耳脓黄绿量少,脓液秽浊或呈豆腐渣样,多有臭味,听力减退明显。检查见鼓膜穿孔多在边缘部或松弛部,脓液为灰白色或豆腐渣样,或有听骨链坏死,乳突胆脂瘤形成,全身或伴见腰膝酸软,口干咽燥,头痛,头晕,眼花不清。舌质偏干红少苔,脉弦细数。

以上的五类的介绍,你们的化脓性中耳炎已经被严重的破坏了,如果不及时关注保养的话,那么你很有可能失去它了,所以我们平常的时候一定要爱护自己,身体的健康才能让你更加的美丽。

  • 男科医院
  • 妇科医院
  • 皮肤科医院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养生食疗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 饮食
  • 偏方
  • 减肥
  • 美容

热门精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