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的原理目前尚无法完全用现代医学理论解释清楚,但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生物力学调节及神经反射调节相关。中医理论认为推拿通过手法刺激经络穴位,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临床应用多基于经验积累。
中医推拿以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特定手法作用于体表特定部位,间接影响内脏功能。现代研究显示,推拿产生的机械力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清除,缓解肌肉痉挛。手法刺激可能通过激活皮肤感受器,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信号,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部分研究证实推拿可促进内啡肽等镇痛物质分泌,但具体作用通路仍需进一步验证。临床常见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患者经推拿干预后症状改善,但疗效存在个体差异,可能与操作者技术、患者体质等因素相关。
进行推拿治疗前应排除骨折、肿瘤等禁忌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急性损伤24小时内不宜推拿,骨质疏松患者慎用重手法。若出现持续性疼痛或肢体麻木,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避免盲目推拿延误治疗。治疗期间可配合热敷缓解肌肉紧张,但需注意温度控制以防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