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

  流行性感冒(inf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上有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病程短,有自限性,中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易并发肺炎。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着特点为:突然爆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流行 一般均发生在冬季,而南方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

 

目录
1.流感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流感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流感有哪些典型症状 4.流感应该如何预防 5.流感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流感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流感的常规方法

1流感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流行性感冒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是一种有包膜的RNA病毒,外观形态呈直径80~100nm的球状或长达数千纳米的丝状。病毒由包膜和核壳体构成(图1)。

  包膜的成分包括膜蛋白(M1,M2)、双层类脂膜和糖蛋白突起。该类糖蛋白突起包含血凝素(HA)及神经氨酸酶(NA)两种类型,均具有抗原性,并有亚型特异性。核壳体为薄螺旋丝状,呈螺旋对称,直径9~15nm,包括核蛋白(NP)、三种聚合酶蛋白(PB-1,PB-2,PA)及病毒RNA;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

  1.流感病毒的分型及命名 根据病毒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抗原性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按照HA和NA抗原的不同又将同型病毒分为若干亚型。亚型划分是根据基因分析和琼脂免疫双扩散的结果。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公布的流感病毒命名原则如下:型别/宿主/分离地点/分离年代/病毒株序号(血凝素亚型和神经氨酸酶亚型)。例如A/equine/Singapore/3/52(H7/N3),意即:甲型流感病毒/宿主为马/在新加坡分离/时间为1952年3月 /亚型为H7N3。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5个亚型(H1~15),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型(N1~9),与人有关的主要有甲1(H1N1)、甲2(H2N2)、甲3(H3N2)和乙型。

  2.流感病毒的稳定性 流感病毒在pH6.5~pH7.9间最稳定,对高温抵抗力弱,加热至56℃数分钟后即丧失致病性,100℃ 1min即被灭活,在低温环境下,病毒较为稳定,4℃能存活1个多月,-70℃可存活5个月以上。流感病毒对干燥、紫外线照射及乙醚、甲醛等常用消毒剂都很敏感。

  3.流感病毒的基因组产物

  (1)血凝素:HA是流感病毒包膜的糖蛋白突起之一,在流感病毒感染和复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①宿主细胞(包括红细胞)的表面具有血凝素受体,流感病毒通过血凝素与其结合,使流感病毒得以吸附于宿主细胞膜。由于流感病毒对红细胞的吸附表现为红细胞凝集现象,血凝素故此而得名。流感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后,启动了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病毒对宿主细胞膜实现穿入,然后经胞饮作用,以囊泡形式进入宿主细胞质内。

  ②在囊泡内的低pH值环境中,HA裂解为HA-1和HA-2亚单位,发生构象改变,存在于HA-2的氨基酸末端上的融合序列裸露,激活溶解多肽,使已经以囊泡形式进入宿主细胞质内的病毒核壳体得以破囊释出。

  (2)神经氨酸酶(NA):NA是流感病毒包膜的另一类糖蛋白突起。但数量显着少于血凝素。它可以裂解寡聚多糖与末端神经氨酸残基(即N-乙酰神经氨酸,又名涎酸)之间的结合键。宿主细胞表面的血凝素受体即含有与寡聚多糖偶联的涎酸,神经氨酸酶对它们所含涎酸的降解作用具有重要的病毒生物学意义:

  ①神经氨酸酶对宿主细胞表面受体所含唾液酸的破坏,可使流感病毒得以从感染细胞内出芽释放,并使释放出细胞外的流感病毒解除聚集状态,彼此分散开来,从而有利于其播散。

  ②呼吸道黏液分子内亦含有涎酸成分,神经氨酸酶对其发挥的裂解活性,使流感病毒突破黏液的阻滞,易于在呼吸道黏膜扩散。

  由于神经氨酸酶在流感病毒复制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且神经氨酸酶的活性位点在甲、乙型流感病毒具有高度保守性。因此,研制中的许多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以NA作为药物效应的靶点。

  (3)核壳体蛋白(RNP):即与病毒RNA共同构成核壳的病毒结构蛋白,包括核蛋白(NP)及三种聚合酶蛋白(PB-1,PB-2,PA)。三种聚合酶蛋白均系在宿主胞质内合成,然后再转移到细胞核内。在甲、乙型流感病毒所有结构蛋白中,PB-1是同源性最高的一种蛋白,其功能为负责病毒mRNA合成启动后的延伸。PB-2是依赖于病毒RNA的RNA聚合酶。其功能为识别和结合由宿主细胞聚合酶Ⅱ转录的帽状结构,可从宿主细胞上切下帽状结构并连接到病毒特异性的mRNA的5端上。帽状结构是病毒mRNA转录的引物,起始RNA的转录,在转录后的加工过程中,PB-2可能参与切除mRNA 5端帽状结构。PA在病毒RNA合成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一种激酶或一种解旋蛋白。

  (4)膜蛋白(MA)是流感病毒包膜的结构成分之一,包括M1,M2。M1含有252个氨基酸,是病毒体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多肽,具有型特异性,是流感病毒分型的主要依据之一。M1可能在子代病毒装配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对核糖核蛋白颗粒起保护作用。M2是一种完整的膜蛋白,含有97个氨基酸,仅见于甲型流感病毒。M2以四聚体形式大量存在于受染宿主细胞表面,而在病毒体中含量很少。其功能为质子通道作用,用以控制HA合成过程中高尔基体腔内的pH值,以及病毒脱囊过程中囊泡内部的酸化。

  4.流感病毒的变异 快速的变异是流感病毒的一大特点。流感病毒变异主要是由于HA和NA抗原结构的改变,尤其是HA。这是因为机体针对HA产生的抗体是中和性抗体,故流感病毒通过改变HA的抗原特性可有效地实现免疫逃逸。由于其基因组由多个节段所组成,病毒易于发生变异。基因组自发的点突变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即引起抗原性漂移(antigenic drift)。这种在较小程度上发生的基因变异,每年或每几年均在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中频繁发生。若两种不同亚型毒株感染细胞,使其基因组发生重组,则可引起抗原性转变(antigenic shift),导致新血清型的出现。HA及NA的各自变异不断组合成新的变异株,当变异使人群中对原有流行株所建立的免疫屏障不再能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时,变异株攻击侵入已充分易感的人群,则引起疫情爆发,这是导致流感大流行反复发生的重要原因。显着的变异主要发生于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则少见得多,而丙型流感病毒一般不发生。

  

 

2流感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1.继发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如急性鼻窦炎或化脓性扁桃体炎。

  2.继发细菌性肺炎 流感患者可能发生如下三种肺炎,即除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外,尚可出现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或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性肺炎。流感病毒感染导致呼吸道上皮细胞坏死、纤毛脱落和黏液分泌功能障碍,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易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普通型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较流感病毒性肺炎更为常见,多由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继发细菌感染性肺炎与原发性病毒性肺炎常可由临床特点区分。继发细菌性肺炎多在流感病情已经好转之后发生,随后体温复升,并伴有细菌性肺炎的症状和体征;细菌性肺炎亦可与流感病毒性肺炎并存。患者多为老年,或是有慢性心肺疾病、代谢或其他疾病患者。通常以单纯型流感起病,2~3天后病情加重,体温较前更高,可伴寒战,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咳嗽加剧,咯脓痰,伴有胸痛。患者呼吸困难、发绀,肺部满布?音,体检和胸片可发现有局限性实变征。亦可伴发胸膜炎,出现胸腔积液或脓胸。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显着增高,痰涂片的革兰染色及痰培养可显示相关的致病菌。病情严重者更可引起流感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3.Reye综合征(脑病-肝脂肪变综合征) 是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肝脏、神经系统并发症。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热退后数天出现恶心、频繁呕吐、嗜睡、昏迷和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肝大,无黄疸,肝功能轻度损害。组织学改变以肝、肾、心脂肪变性为特征。Reye综合征病因不明,近年认为可能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关。

  4.其他并发症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肌炎,儿童比成人多见,表现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疼痛和压痛,可发生下肢搐搦,严重者不能行走。乙型流感病毒较甲型更易发生这一并发症。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含量短暂升高,患者3~4天后完全康复。有报道,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肌红蛋白尿和肾衰竭,也有出现心肌损害者,表现为心电图的异常、心律失常、心肌酶含量增高等。心包炎少有报道。

3流感有哪些典型症状

  常见的流感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婴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见高热惊厥;部分患儿表现为喉气管支气管炎,严重者出现气道梗阻现象;新生儿流感虽少见,一旦发生常呈脓毒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常伴有肺炎,病死率高。  

  一、典型流感

  开始可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患者感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部分病人可有喷嚏、流涕、鼻塞。有时可见胃肠道症状,加恶心、呕吐、腹泻等。

  发热与上述此状一般于1-2天达高峰,3-4日内热退,症状随之消失。乏力与咳嗽可持续l-2周。

  二、轻型流感

  起病急、发病轻、全身症状与呼吸道症状均很轻。

  三、肺炎型流感

  即流感病毒性肺炎,24小时内病情迅速加重,表现为高热、乏力、烦躁、剧咳、呼吸困难、发绀,咳有血痰,双肺密布湿性罗音和喘鸣,脉快细弱,病死率较高。此类病人较少见,主要发生于原有心脏病、慢性肺病患者或妊娠妇女。

  四、脑炎型流感

  患者起病骤急,一开始就非常严重,常表现为高热、神志不清,颈项强直、抽搐等脑炎的症状。

4流感应该如何预防

  1.疫情监测 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变异,世界各地不断有流感的散发流行和暴发。一旦有新毒株出现流行可能迅速波及全球。因此,必须对全世界的流感流行情况进行监测,经常掌握世界流感流行动态及毒株变异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在英国伦敦和美国亚特兰大分别设立了国际性流感协作研究中心。我国北京与许多国家也先后成立了各自的流感研究中心。各国的流感中心应将其国内流感疫情和分离鉴定的流感病毒新变异株报送国际流感研究中心作进一步鉴定。世界卫生组织总部每星期在疫情周报上公布流感的部分疫情。并于每年2月提出下一年度流感疫苗毒株选择的建议。各国国内要加强疫情报告、疫情观察和病毒的分离鉴定。各基层卫生单位发现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数连续上升3天或一户发现多例患者时,应立即报告防疫站,及时进行调查和病毒分离。

  2.患者的隔离与治疗 及时隔离治疗流感患者是减少发病和传播的有效措施。可根据具体条件设立临时流感诊断室,采取家庭隔离,临床隔离室隔离,甚至减少或停止大型集会和文娱活动。

  3.消毒 患者的餐具、用具及口罩等可煮沸;衣物可曝晒2h;病房用1%含氯石灰(漂白粉)澄清液喷洒。流行期公共场所应加强通风,乳酸熏蒸或含氯石灰液喷洒。

  4.疫苗预防 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流感的发病率。但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异而影响疫苗效果。当流感病毒仅在同一亚型内发生小的变异(抗原性漂移)时,旧毒株疫苗还有一定交叉免疫作用,如出现亚型的大变异(抗原性转变)时,旧毒株疫苗无保护力。出现新亚型引起的大流行时,则可采用新毒株赶制疫苗以预防大流行的第二、三波和用于尚未发生流行的地区。流感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

  (1)流感灭活疫苗:是根据流感监测情况推荐的流感病毒毒株制备的全病毒3价灭活疫苗。皮下注射后保护率可达80%,副作用小,仅1%~2%的接种者出现发热和全身反应,约25%的人在接种局部有轻度反应。如用亚单位疫苗,其副作用更少。

  ①接种对象:主要是老年、婴幼儿、孕妇、慢性心肺疾患、肿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或长期服用水杨酸制剂者。因为这些人患流感后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还可能并发Reye综合征。

  ②接种方法:基础免疫应接种2次,间隔6~8周。成人每次1ml,皮下注射。以后每年皮下注射1ml加强一次。如换用新亚型疫苗,应重新进行基础免疫。

  (2)流感减毒活疫苗:是选育流感病毒减毒株制备的活疫苗。将其接种在健康人的鼻腔引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从而产生免疫力。接种后2~3天即可发生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轻度发热,1~2天后消失。多数观察结果证明其预防效果与灭活疫苗相似。

  ①接种对象:当病毒出现新亚型时,人群缺乏免疫力,在尚未流行的地区或人群,除有禁忌者外,应进行全面接种。当病毒仅在同一亚型内发生小变异时,接种对象主要为医务人员、保育员、炊事员、服务行业人员及海港和交通运输人员等与传播本病有密切关系的重点人群。在农村则应优先对小学生进行免疫。对7~15岁儿童或大面积接种前应先试种50~100人,观察4天无严重反应后,再扩大接种。

  ②接种时间:应根据流行季节而定。一般在流行季节前1~3个月内接种。

  ③接种方法:鼻腔喷雾法每侧0.25ml。

  ④禁忌证:老年、孕妇、婴幼儿及患有严重糖尿病或慢性心、肺、肾疾患者,有过敏体质及发热者。

  5.药物预防 一些用于治疗流感的药物也可用于预防流感,用作疫苗免疫计划的补充方式。未接种流感疫苗的高危人群个体在流感暴发时或在整个流感季节时应采取药物预防措施。如果可以获得疫苗,那么亦须同时进行免疫接种,药物可在接种14天后停止使用。相反,如未能进行接种,药物应在整个暴发流行期间连续服用。给予患者和医务人员服用这些药物有助于控制医源性感染。对家庭中的暴露后预防亦属有效。当前许多国家应用的抗甲型流感病毒药物为盐酸金刚烷胺(adamantan),包括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在甲型流感流行期间,预防性给予健康成人或儿童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对于预防甲型流感病毒具有70%~90%的有效率,已感染者起病后48h内给予这两种药物,也能发挥治疗作用,可减轻病情和缩短病程。尽管这两种药物的有效性相似,但金刚乙胺更安全,尤其对于肾功能有损害的老年,但其对预防乙型流感无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zanamivir)是可用于预防流感的另一类药物,预防感染的有效率达82%。可以在流行期间试用于健康成人。

 

5流感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一)血象 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嗜酸粒细胞消失。合并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二)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染法检测抗原 取患者鼻洗液中粘膜上皮细胞的涂征标本,用荧光或酶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检出抗原,出结果快、灵敏度高,有助于早期诊断。如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抗原则能鉴定甲、乙、丙型流感。

  (三)多聚酶链反应(PCR)测定流感病毒RNA 它可直接从患者分泌物中检测病毒RNA,是个直接、快速、敏感的方法。目前改进应用PCR-酶梁(PCR-EIA)直接检测流感病毒RNA,它比病毒培养敏感得多,且快速、直接进行测定。

  (四)病毒分离 将急性期病人的含漱液接种于鸡胚羊膜囊或尿囊液中,进行病毒分离。

  (五)血清学检查 应用血凝抵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测定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的抗体,如有4倍以上增长,则为阳性。应用中和免疫酶试验测定中和滴度,可检测中和抗体,这些都有助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六)PCR检测流感病毒基因 由于所有流感病毒基因组的各个RNA节段的5'端和3'端均具有保守性,故可据此设计合成引物,进行PCR检测。

  PCR技术可直接从患者分泌物中检出流感病毒基因,比病毒培养法敏感、快速;但应注意可出现假阳性。出现心肌损害者,表现为心电图的异常。

6流感病人的饮食宜忌

  食疗方:

  1)豆腐白面外敷额部。取豆腐一块,加豆腐量1/5的面粉,捣匀后敷于额头,2-3小时更换一次。适用于流感高烧,可帮助退烧。

  2)姜糖饮。生姜15g,葱白3根,红糖20g。用500ml水加姜丝、葱丝煮沸后加入红糖,趁热一次饮完,卧床盖被,以出微汗为度。适用于高烧无汗的流感。

  3)薄荷饮。银花30g,罗汉果3g,鲜芦根60g,大枣10枚,薄荷10g。先将前四味药煮沸15分钟,再加薄荷煮3分钟,也可加冰糖适量,饮其滤液,食大枣。

 

7西医治疗流感的常规方法

  1、一般治疗 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宜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等,预防并发症。

  2、对症治疗 对发热、头痛者应予对症治疗;但不宜使用含有阿司匹林的退热药,尤其是16岁以下患者,因为该药可能与Reye综合征的发生有关。伴随有高热、食欲不振、 呕吐的患者应予以静脉补液。补液速度要根据病人的身体条件、药物性质、补液的总量三个方面来考虑的,一般成人约每分钟40~80滴。滴速太快,不但会降低 药物的作用(会很快从小便中排出体外),而且短时间内输液过多,会使人体内血循环中血容量急剧增加,尤其是有心脏病的人,一般20~40滴/分为宜。同 时,要随时观察有无胸闷,气短,心跳快等症状,液体补速太快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力衰竭,肺部水肿等严重症状。

  3、抗病毒治疗

  (1)离子通道M2蛋白阻抑剂:

  金刚烷胺(amantadine):适用于原发性帕金林病、脑炎后的帕金森综合征、药物诱发的锥体外系反应、一氧化碳中毒后帕金森综合征及老年合并 有脑动脉硬化的帕金森综合征。也可用于预防或治疗亚洲甲-Ⅱ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本品与灭活的甲型流感病毒疫苗合用时可促使机体产生预防性抗 体。1.抗震颤麻痹口服,成人常用量:一次 100mg,每日 1―2次,每日最大量为 400mg。肾功能障碍者应减量。小儿不用。2.抗病毒口服,成人常用量:一次 200mg,每日 1次;或一次 100mg,每12小时 1次,最大量为每日 200mg。肾功能障碍者,应减少剂量。

  小儿常用量:①新生儿与 1岁内婴儿不用;②1―9岁小儿,每 8小时按体重 1.5―3mg/kg,或每 12小时按体重 2.2―4.4mg/kg,也有推荐每 12小时按体重用 1.5mg/kg的;每日最大量勿超过 150mg;③9―12岁小儿,每 12小时口服 100mg;④12岁或 12岁以上小儿,一般同成人量。口服,成人每次0.1g,早晚各1次,最大日剂量400mg,小儿用量酌减,可连服3-5日,最多10日.1-9岁小儿每 日3mg/kg,最大量不超过150mg/kg

  金刚乙胺(rimantadine):主要应用于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畜禽疾病及畜禽感冒期间的治疗,同时还具有解热和提高体液免疫力的作用,猪传染 性胃肠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对败血症、病毒性肺炎等也有疗效。金刚烷胺经肾脏排泄,以原形经尿排出,故有明显肾功能障碍时能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副作用,有肾 功能不良的患者需慎用或减少剂量。

  (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鉴于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对涎酸的降解作用具有重要的病毒生物学意义,例如可使其穿入宿主细胞膜、从感染细胞中释放、减少病 毒被呼吸道黏液灭活等。故设计涎酸类似物竞争性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可望达到抗流感病毒效果,此即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在理论上,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于甲、 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效。

  扎那米韦(zanamivir):适用于成年患者和12岁以上的青少年患者,治疗由A型和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本品经口吸入给药。使用前患者应在 其主治医生的指导下学习吸入剂正确使用,可能的话应由医师示范使用方法。患者也要仔细阅读并遵守药品包装内的使用说明。本品可用于成年患者和12岁以上的 青少年患者,每日两次,间隔约12 h。每次10 mg,分两次吸入,或者一次5 mg,连用5 d。随后数日两次的服药时间应尽可能保持一致,剂量间隔12 h(如早晨或傍晚)。患者即使感到症状好转也应完成5 d疗程,并应被告知服用扎那米韦不能减少流感传染的危险性。

  达菲:本品通过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传播。在罗氏提交美国联邦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申报材料中指出,奥司他韦 (达菲)主要的不良反应显示为消化道的不适,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其次是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包括支气管炎、咳嗽等,此外还有中枢神经系统的不 良反应,如眩晕、头痛、失眠、疲劳等。

  (3)其他抗病毒药物:鼻内给予大颗粒气溶胶干扰素α,可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复制和减轻临床症状;但可以出现明显的局部毒性,限制了其应用。正在研究双 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用于阻断NP和宿主细胞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可望能阻断病毒的复制。

  4、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根据送检标本(如痰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