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兔,经穴名。出自《灵枢·经脉》。别名外沟、外丘。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在股前区,髌底上6寸,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扶突,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水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胸锁乳突肌区,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中间
复溜,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伏白、昌阳、外命。属足少阴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跟腱的前缘
肝俞,经穴名。出自《灵枢·背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
膈俞,经穴名。出自《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关,喻出入的要道。本穴为手少阳之井穴,为手厥阴脉与手少阳脉传注的冲要部位,且在少冲、中冲之间,故而得名
归,还也;来,返也,有恢复和复原之意。穴主男子睾丸上缩,女子子宫脱出诸症,刺本穴可使复原而愈,故以为名
肓俞穴归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脐中旁开0.5寸
极,高、极致的意思;水之始出曰泉,心经经穴中,极泉位置最高,心主血脉,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喻手少阴脉气由此如泉中之水急流而出,故名极泉
脊中,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神宗、脊俞、脊柱。属督脉。位于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夹脊穴属经外奇穴,棘突下两侧,旁开0.5寸
肩井,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别名肩解、膊井。位于肩胛区,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
髎,骨空处也。穴当肩关节部骨隙处,故名肩髎
交信,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阴蹻。属足少阴肾经。阴跷脉之郄穴。位于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解溪,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解谷、草鞋带。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母)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筋缩,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筋束。属督脉。位于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京骨,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跖区,第5跖骨粗隆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经渠,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属手太阴肺经。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
孔最,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阴肺经。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昆仑(昆仑二穴),组合穴名。由昆仑穴、内昆仑二穴组合而成。昆仑穴位于外踝与跟腱之间四陷中。内昆仑位于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阑尾穴属经外奇穴,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厉兑,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梁丘,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跨骨。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灵台,经穴名。出自《素问·气府论》。别名肺底。属督脉。位于脊柱区,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灵墟,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颅息,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中点处
内庭,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内廷。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脾脏的湿热之气,借由此处向膀胱经疏散,故名脾俞穴。脾俞穴为脾之背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脊中旁开1.5寸处
牵正二穴,组合穴名。由牵正穴和中牵正二穴组成。牵正穴位于耳垂前方0.5寸,与耳垂中点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