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体虚的调理需结合营养补充、适度运动及生活方式调整。多数产妇通过综合干预可在3至6个月内逐步改善机体状态,但个体恢复周期存在差异。
产后气血不足常见血红蛋白降低,可遵医嘱使用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补铁剂,联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钙质流失可能引发骨密度下降,建议补充碳酸钙D3及维生素D滴剂。针对盆底肌松弛问题,生物反馈治疗配合凯格尔运动可增强肌力。饮食需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65克以上,优先选择鱼肉、禽蛋及豆制品,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燕麦、紫薯等粗粮。哺乳期能量需求较孕前增加500千卡,但需避免高油高糖饮食。每日保持7小时有效睡眠,分阶段完成哺乳任务减少夜间疲劳。情绪波动明显者可尝试正念冥想,必要时在心理科医师指导下进行认知行为干预。
建议每周进行3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走或产后瑜伽,单次不超过40分钟。出现持续头晕、关节疼痛或情绪低落超过2周时应及时就诊。所有营养补充剂及药物使用前需经产科医师评估,避免自行服用保健品干扰哺乳功能。